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最近张从轩自己也没想到由他独创的麦香香烧饼成为武汉

阜阳日报 2013-12-21 10:42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冯启俊 通讯员 宁克忠

最近,张从轩自己也没想到,由他独创的“麦香香”烧饼成为武汉“好吃佬”们追逐的名小吃之一。在他的烧饼摊前,每天都有人排着队买烧饼。

张从轩是太和县原墙镇名利村人。2005年,他中学毕业后来到武汉卖烧饼。经营过程中,头脑灵活的张从轩尝试着将烧饼从单一的咸、甜口味,扩展到一品油酥、芙蓉红糖、梅菜肉松等口味,生意逐渐红火起来。

前不久,武汉的一些网友在网上发起了一场“‘好吃佬\’在行动”的活动,寻找街头巷尾的美食。张从轩的“麦香香”烧饼经网友发现并在网上介绍后,随后又被武汉电视台、武汉都市报等媒体争相报道,迅速成为当地名小吃之一。“现在每天平均卖两千个烧饼,收入很可观。”张从轩说。

在武汉烧饼行业间流传着一句话——“无炉不太和”,说明了名利村烧饼在当地的受欢迎程度。据悉,为了让烧饼在当地打开市场,20年前即到武汉闯荡,如今已是多家连锁食品店老总的刘会成动了不少心思。“刚来时,当地人一看烧饼是从炉子里掏出来的,感觉我们的操作不规范,不愿买。后来我尝试免费发放,让大家吃了、认可了,才逐渐打开了销路。”刘会成说。

据了解,如今在名利村,通过卖烧饼致富的不止张从轩、刘会成等人,村里80%的群众、2000多人在全国各大城市卖烧饼,闯出了一条小康路。

说起该村群众外出卖烧饼历史,可追溯至1984年。时任原墙镇党委书记的高松江,发现名利集上一位叫张国兴的厨师,有一手打烧饼的绝活,打出的烧饼外酥内软,很受群众欢迎。高松江感觉这是一条帮助群众发家致富的门路,于是找到张国兴,请他举办烧饼技术培训班,传授砌烧饼炉、发面、配作料等技术。学会了技术后,大家纷纷收拾行装,到全国各地闯荡市场。

就这样亲带亲、邻带邻,名利村外出卖烧饼的人越来越多,卖烧饼的地点也从最初的武汉及周边地区,发展到北京、上海、西安、长沙等地。

名利村的烧饼不仅在外闯出了一片天地,在太和当地也很受欢迎。韩振伟在县体育场门口支炉卖烧饼已有多年,每天早晨,都有不少市民围在他的炉前等候烧饼出炉。韩振伟告诉记者:“要问俺的烧饼为啥这么受欢迎?除了要选用精制的面粉、作料以外,还得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的口味进行改良。只有适应市场需求了,才会有好生意。”一句话,道出了名利村烧饼成功的秘密。

新闻推荐

敬老院里暖融融

本报记者 宋玉洁/文 郭海洋/摄

太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