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要把群众的事情做好

阜阳日报 2013-11-19 21:17 大字

[摘要]记太和县大新镇禅堂村党总支书记徐淑敏

   徐淑敏看望周玉华老人。

本报记者 邓翔 摄

  

   本报记者 李方达

   王健到太和县大新镇禅堂村任村党总支书记助理已经一年多了,这位年轻的大学生“村官”心中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再难推动的工作,到了徐书记那里都变得容易解决了呢?从2006年起担任禅堂村党总支书记的徐淑敏则告诉他:“咱们群众都是很通情达理的,只要你诚心把他们的事儿办好,让他们相信你,啥事儿就都好解决了。”

一心一意谋发展

记者到禅堂村采访时,正赶上村里兴修水利,十多个村民正在一条村沟岸边砍伐杂树。“徐书记说这条沟要重新疏浚,这两天得赶紧把岸边的杂树清理干净,不能影响施工。”村民徐刚告诉记者,徐书记一说要疏浚沟渠,大家伙都积极响应,立即着手动工了。

沿着村路朝前走,一条新疏浚的大河在冬日的阳光下波光粼粼,河坡上的新土还散发着清香。徐淑敏指着河坡密密麻麻的树根对记者说,“我们村的群众真好,一说就动,从清障到这条河重新疏浚总共只用了一星期时间。”

多年来,徐淑敏一心一意为村子的发展尽心尽力,想方设法帮助村民致富奔小康,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前些年,村民徐强想发展木材加工生意,却因没有本钱而苦恼。徐淑敏了解到他的想法后,帮他贷款作为创业资本。后来徐强的木材加工小作坊一步步发展成木材加工厂,还吸纳了本村十余名村民就业,生意越做越红火。富裕起来的徐强被村党总支吸收,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近几年,还连续几次当选为村干部。“现在真是越干越有劲,这一切都是徐书记的功劳!”徐强说。

据了解,从2011年至今,徐淑敏带领村“两委”班子,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先后修桥涵150多座、打井72眼、修水泥路5公里,使全村的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提升。

要把群众的事情做好

村里的周玉华老人今年已经103岁了,耳朵、眼睛都不太灵敏,很多人也不记得了,但对徐淑敏却记得非常清楚。“徐书记为了老人办理敬老补贴的事,来来回回跑了五六趟,老人很感激他。”周玉华的儿媳妇说。

2011年,徐淑敏得知村里有位百岁老人后,就想为她向民政部门申请相关补助,改善其生活条件。“办理申请时才发现老人一直没有户口。”徐淑敏说,于是他一趟一趟往镇里、县里跑,跟相关部门说明老人的情况,终于帮老人办好了户口本,申请到敬老补贴。周玉华的儿媳妇表示:“现在婆婆每个月可享受200元的敬老补贴,钱虽然不多,但得多谢徐书记的帮助!”

由于徐淑敏在群众中有威望,村民间有纠纷也爱找他解决。10月底,村民徐某与儿子因生活琐事产生矛盾,找到徐淑敏要和儿子断绝关系。徐淑敏把父子俩叫到一起进行劝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使父子俩重归于好。“人都是通情达理的,一时气愤的事,好好劝劝就行了。”徐淑敏说,在农村做工作,就要讲情、讲理,摆明了道理,不怕别人不服你。

采访期间,徐淑敏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村工作好做,群众都通情达理。”但许多村民却说:“徐书记一心为俺们做好事实事,我们当然信他、服他,跟着他干。”

新闻推荐

太和县赵集乡宝丰润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乡农业服务

太和县赵集乡宝丰润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乡农业服务站的指导下,流转土地5000多亩,套种、轮作黄蜀葵、甜玉米、洋葱等,预计亩产值将达5000余元。图为11月15日合作社组织留守妇女、老人栽种洋葱苗。...

太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和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