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抓住有利时机 推进秋种生产

阜阳日报 2013-10-11 10:57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关加加 任秉文 通讯员 方克奎 武艳

保护性耕作促增产

近日,记者在太和县三堂镇向阳村的2000亩保护性耕作项目区看到,田地里的玉米、大豆秸秆留茬保存完好,土地深松机、旋耕机、播种机等农用机械在田间往来作业,加紧进行秋种生产。

“保护性耕作通过秸秆残茬覆盖,可增加土壤有机质、锁住土壤水分、提高抗旱能力,对促进作物增产有很大作用。”据太和县农业机械推广中心负责人介绍,在接下来的秋种工作中,将积极引导项目区群众,抢抓农时,落实土地保护性耕作,同时在全县各大高产攻关片进行推广示范,为明年小麦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据悉,太和县今年被农业部批准为保护性耕作项目示范县,是阜阳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该县目前有保护性耕作项目面积3000亩,位于三堂镇和坟台镇。为保障保护性耕作技术落实到位,该县成立保护性耕作项目领导小组,从县农委、农机局、农业机械推广中心等单位抽调技术专家,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发放技术明白纸等方式,对项目区群众进行秸秆覆盖、土地深松、土地镇压、免耕播种等技术培训,并在播种、田管、收获期间实行全程技术指导。在秋收中,该县项目区内玉米亩产量达1500斤,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亩增收500斤左右。

秸秆还田受青睐

连日来,家住颍东区正午镇前圈行村的马振远,刚刚收割完玉米,又开始忙着种小麦。他告诉记者,由于使用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收割玉米,在收割的同时已将玉米秸秆切碎,均匀地抛撒在地里,收割、切碎、抛撒一次性完成,使秸秆直接还了田,给眼下的秋种带来很大便利。

“以前俺总认为秸秆还田不利于庄稼生长,镇里的农技员怎么宣传都听不进去。后来看到别人家利用了秸秆还田技术,化肥用量少了近一半,庄稼产量却明显提高,这才让俺的思想发生转变。”马振远说,秸秆还田不麻烦而且还能提高庄稼产量,是应当施行的好技术。

“还了田的秸秆,对土壤改良作用明显。”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李庭奇介绍说,秸秆还田不仅能使秸秆中的有机质得到充分利用,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同时也避免了群众大量焚烧秸秆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有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

正午镇王桥村种粮大户王兰俊今年种植优质高产玉米500多亩,由于去年使用秸秆还田等先进农业技术,玉米喜获丰收,这让王兰俊喜上眉梢:“使用机械化收割、进行秸秆还田,不费人力又省事。而且秸秆还田好处多多,俺今后要示范、带动周围群众都把秸秆还田,进一步增产增收。”

新闻推荐

记者宋玉洁通讯员一鸣王大为某科技公司销售人员

本报讯 (记者 宋玉洁 通讯员 一鸣 王大为)某科技公司销售人员向市民宣称:“一种纯竹纤制成的卫生纸、餐巾纸是高科技产品,甚至可以食用……”真有这么神奇的纸吗?太和县警方通过侦查发现,这实际是一起...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