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下去明后天就得浇水旁边沟里也有水不过怕不够这几百
[摘要]本报记者 冯启俊
“栽下去明后天就得浇水,旁边沟里也有水,不过怕不够这几百亩地用的。”10月10日下午,记者跟随颍东区正午镇负责同志来到该镇土地承包大户张鹏的地里,只见张鹏正指挥着工人栽种牡丹苗,刚收下来的玉米还堆在田头。见到镇里的同志,他担忧地说。
“水没有问题,示范园的沟都经过了清淤整理,连接互通,完全够你用的。”正午镇负责同志表示。听到这里,张鹏舒展开了眉头。
今年,在太和县做医药生意的张鹏来到正午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流转了300多亩土地,种植牡丹等中草药。“现在各级对土地流转都十分支持,有什么困难,立马就给解决了。”这让张鹏觉得省心不少。
正值秋种时期,记者在正午镇却很少发现农民在地里种小麦,多是大户、企业在组织种植各类苗木果树、蔬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颍东区在正午镇规划建设了现代农业示范园,核心区面积3万亩,现在80%以上的土地都流转了出去。”颍东区农委主任周海告诉记者。
周海介绍,今年秋种前,颍东区通过加大对流转大户的奖励扶持力度,在乡镇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土地流转搭建服务平台等措施,促进了全区土地流转的快速发展。据统计,截至9月底,颍东区农村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到了30.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54.5万亩的56%,完成年度任务28万亩的109.3%。
这不,田楼村村民张学师这两天特地从打工地广东回到家里,把自家9亩多土地全部流转了出去。“以前在外打工,还得照顾庄稼,每年回来两次种、收,一来一回车费500元,还不算耽误的工钱。”张学师说,“这下好了,再也不用来回奔波。以前种庄稼基本上都是靠天收,现在不管不问,每亩地一年也可净得800元。”
今年秋种中,阜阳市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步伐,各地纷纷掀起了土地流转热潮。
市农委有关同志分析,土地流转不仅增加农民收入,也可有效推动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并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基础条件。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已达到30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5%,其中50%以上都是从去年秋季到今年,通过广泛发动、积极宣传、政策扶持、调动大户积极性、加大投入等来实现的。“今年秋种中,预计全市土地流转将会新增加10%以上。”市农经站站长高玉臻告诉记者。
土地向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转移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为扶持大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土地流转的激励政策,“去年百亩以上流转大户共流转了40万亩土地,市财政每亩将给予补助60元,各县市区的奖补力度更大。”高玉臻说。这种政策激励,加上市场引导,有效激发了大户流转土地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
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有力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华天宝药业集团在西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已流转土地达万亩;太和恒进公司今秋在正午现代农业示范园新流转土地3000亩,用于大面积薄荷育苗。
市农委负责同志表示,今年秋种将进一步落实土地流转奖补政策,切实帮助种植大户解决技术、资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困难,推动农村土地健康有序流转,加快农业规模经营步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关加加 通讯员 张钊 花妍)10月23日,在太和县举行的“中华诗词之乡”授牌仪式暨表彰大会上,中华诗词学会正式授予该县“中华诗词之乡”称号。 据了解,太和县现有国家级诗词学...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