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颍州区三合镇郭寨村大户时陆涛的头等大事就是整
[摘要]本报记者 冯启俊 高楠
这两天,颍州区三合镇郭寨村大户时陆涛的头等大事,就是整理村民收掉庄稼后流转给他的土地。今秋,时陆涛承包了当地300多亩连片土地。虽然特色蔬果还没有种到地里,但时陆涛已经在为同村大户从未做过的两件大事,忙得不可开交。
“第一件大事是,邀请从山东过来的专家入技术股,让他们参与从种苗栽培、管理到销售的全过程,充分利用他们的经验、技术、市场等资源。”时陆涛说,另一件大事,就是要在承包的土地里拿出100多亩,建设一个连体大棚,“这么大规模的大棚在村里从未有过。”
“100多亩土地上只建一个大棚,既节约了土地,减少了配套设施等,也有利于统一使用新技术、统一管理。同时,温度也更容易控制,能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更适宜的环境。”时陆涛说。以往,乡亲们建的大棚占地大多只有10亩左右,由于每个大棚间需要间隔一定距离,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当下,对于时陆涛这样的农业大户来说,种田已不仅是简单的体力活,还需要更多的技术、资金和新的观念。秋播时节,记者在各地采访时发现,众多农民开始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发展设施农业、标准化农业,让农产品不仅能“种得出”,还要“种得好”。
“目前,太和农村种的薄荷都是以前农民自己留种留下来的,品种退化很厉害,产量比较低。如果种这种最新的脱毒薄荷,产量将会大幅提升。”在太和县现代农业示范园,种粮大户范恒进告诉记者。脱毒薄荷不带病毒,本身抗病,增产能力非常强。今秋,范恒进在颍东等地大规模流转土地,准备发展脱毒薄荷育苗,引导农民改变以往的种植习惯。
记者从市农委了解到,近年来,阜阳市大宗农产品优质率明显上升,薄荷、食用菌等一批名特优产品成为食用农产品出口创汇的主要品种。目前,全市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分别达到85个、90个和4个,拥有安徽名牌农产品12个、市级名牌农产品25个,农产品注册商标700多件。一批优质又高产的农产品,让农民实现了增产又增收。
为提高农民科学种田能力,今年秋种中,各地普及推广新技术新方法,为明年丰产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在太和县,农业部门整理、完善了种粮大户徐淙祥小麦高产攻关经验,印发秋种技术明白纸10万份,分发到农民手中。“全县291名农技人员,联系2910个科技示范户,小麦种植面积达5万余亩,覆盖全县所有乡镇、所有的村。示范户们也积极开展科技示范,提升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太和县农委副主任李怀法告诉记者。
据了解,今年秋种中,全市落实了415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建设,启动了太和小麦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县、临泉粮食整建制高产创建示范县建设,同时巩固界首、太和小麦亩产千斤县,在中部县区开展了小麦亩产千斤县创建。各地还依托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7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提升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建设农业新品种、新技术集成试验展示基地。
新闻推荐
本报讯 (通讯员 张飞)为进一步增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中小学生交通事故的发生,连日来,太和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组成10个宣传小分队,分赴全县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向广大学生宣传交...
太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和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