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王人镇:长寿老人的故乡

亳州新报 2013-09-11 21:22 大字

大家都知道王人镇以前叫王老人集,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怎么叫老人集呢?这里有几个传说。

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古时候,这里叫五樟林。清朝时,有一钦差途经这里,闻集内鼓乐喧天,人声鼎沸,遂令人前去打听,得知一对王姓夫妇共庆双甲,钦差本来就被此地的古风古韵所吸引,恰又闻此异事,就略备礼物,并赋诗一首:

双甲老人皆姓王,

钦差派人特拜访。

虽未谋见仙人面,

共享王荫福满堂。

然后又随口赞到“真是一双有福的王老人”,留下贺礼就走了。当时,由于主人事忙,待后来闻知此事后忙派人去请,钦差一行已经走远了。主人遂请人将诗裱好,悬挂于庭堂之上,以示对钦差大人的敬重。一时,十里八乡的人闻听此事后,都争相前来观看,自此,人们便称该地为王老人集了。

第二个传说是说,从前王人集只是一个普通的过路店子。但是这里空气好,景色美,民风淳厚。村头有一条官道穿过,有一位王姓老人就靠路边住着。那时候还远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南来北往的人全靠步行。他们走到这里,常常会被这里的风土人情所吸引。再加上这里距离阜阳(那时称为颍州)只有四五十里的路程,人们走到这里正好可以休息一下。于是,每天都有很多路人到这位老人家喝水或投宿。老人心善,他也非常能体会远行人的不便。总是对行人尽其所能地接待,但是老人从不收钱。有时一家人都下地干活了,老人怕过路人渴了,就在门口放上茶水,让客人自己取用。久而久之,南来北往的人都知道这里有一个王姓老人了。大家见面时一说在哪儿吃的住的,都异口同声说起他来。后来,甚至人们走这里路过不投宿,也要专门停下来看看老人。由于每天来的人太多,老人接待不过来,就开了一间店铺,专门为客人提供服务,适当地收取一点本钱。虽然如此,老人的生意却非常的好。本村的村民看到老人的生意很好,就都搬到路边,效仿老人开店设铺,久而久之,这里就形成了一个集市。人们就称其为王老人集。而老人的女儿后来嫁到了集东北三十里的一个村子,把老人的美德也带到了那里。她也在那里开店铺,渐渐地,那里也形成了一个集市,人们叫它王氏(市)集。

还有一个传说,古时候有一个货郎先生,每天挑着针头线脑走南闯北。这一天,他来到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集市。集市虽小,但见人们安居乐业。在集头,他被一个丫环模样的人拦住了,声称要买些针线。货郎随姑娘走进一户人家。在院门外,姑娘让他先等一下,自己进去通报。不一会,姑娘出来带他向里走去,走着走着,又来到一个大门口,姑娘又让他停下来等着,自己进去通报。就这样,接连通报了四五次,货郎才见到这家的当家人——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家。货郎也才弄明白为什么姑娘通报了这么多次。原来,这是一个王姓人家,在这家的最外面,住着最年轻的一代,愈往里,住的人辈份愈高,以此推断,这位老人该是这家的老五辈了,年纪也该有八九十了。货郎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还真没有见过这么高龄的老人。货郎出来后,逢人便说此奇事,不久,人们便都知道这里住着一位王姓老人了。后来,大家便称此地为王老人集。

当然,关于王老人集的传说还有很多,每一个都与寿命长的老人有关。王人镇这个地方,自古就是一个人杰地灵、物产丰富的风水宝地。这里土地肥沃、空气清新、水源充足、气候宜人;这里民风淳厚、社会和谐,人们彬彬有礼、鲜见打斗骂人,人的寿命较长。今天,王人镇这个沉睡的千年古镇,正张开双臂,迎接八方宾客的到来。王人镇的群众正以更大的努力,建设这个美丽神奇的地方,也必将给后人留下一个又一个更加美丽动人的传说。汝卫国

王人名片

王人镇位于利辛县西部,南与阜阳市颍东区、颍泉区接壤,西与太和县相邻,东、北与永兴镇、巩店镇接壤。京九铁路、商阜高速公路和阜涡公路穿境而过,南洛高速、广济高速入口邻近而设,交通便利。全镇共有15个村,总面积7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829公顷。

王人镇是利辛县西部种植、养殖业大镇,该镇占距的商业交通及历史优势,带来了市场繁荣,形成了利辛县西部和阜阳北部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立足“万亩烟叶万亩棉,万亩蔬菜经济田;万家争创万元户,万众一心建家园”的发展格局,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实施了“八大工程”、“八大基地”,尤其是白玉蜗牛养殖基地、繁育基地(良种鸡、良种猪、水产养鱼)、药材种植基地、烟叶基地已成规模。

新闻推荐

只要努力 没有什么不可以

吃饭的空闲时间,李刚常常打电话给老家的妈妈(资料图片)学校里有个“刚强哥”·编者按·春天来了。  &n...

太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