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有温暖就会有希望

阜阳日报 2013-05-06 11:29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杨

3月份接到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通知后,王海宁就开始设想下一步的生活、学习步骤:如果复试顺利通过,4月份将被录取,5月份也许就要开始做离校前的准备……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王海宁如今却躺在安徽省立医院的病床上,每天检查、吃药、挂水、化疗。“现在,我理想中的世界离我越来越远了。”病床上的王海宁告诉记者。

22岁的王海宁是太和县大新镇张路口村人,现在是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的大四学生。今年年初,他报考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考试,根据估分情况,他对进入复试很有把握。春节过后,王海宁一直留校复习,3月上旬,身体一直健康的他却持续发烧近一个星期。3月14日,王海宁到芜湖市弋矶山医院看病,被告之可能患有急性白血病,这个结果让他无法接受。

父母远在深圳打工,在华中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哥哥也在深圳实习,在接连出现数次鼻腔出血后,王海宁被舅舅送到安徽省立医院治疗,并被医院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 M2。

“王海宁需要接受6个疗程的化疗,然后考虑骨髓移植,化疗加上骨髓移植,费用需50至70万元。”这是王海宁的父亲王俊岭从医院方面听到的消息,对于一个接连供出两个大学生的农村家庭来说,如此庞大的治疗费用无疑是天文数字。“早些年为陪俩孩子读书,俺夫妻俩一直在家种地,去年才一起到深圳一家电子厂打工,收入有限。”王俊岭告诉记者,王海宁一期化疗已经结束,花费了6万多元,接下来的治疗费用还没有筹齐。

“无论怎么样,都要给孩子看病。”这是王俊岭一家坚守的信念。为了给王海宁治病,王俊岭夫妇辞去了深圳的工作,在安徽省立医院附近租了间房子,并想在合肥找个临时工作。王海宁的哥哥也取消了攻读博士研究生的计划,希望尽早工作,挣钱给弟弟看病。

躺在病床上的王海宁很懂事,看着家人为自己奔波,他对父母说了这样一段话:“爸爸妈妈,不用为了给我治病花这么多钱,你们还要生活,还要供哥哥上学。”王海宁表示,治疗白血病花费很大,不想到最后,父母钱也没了,人也没了。

在家人的精心照顾和关怀下,王海宁已从患病之初的消极、沮丧,转变成现在积极面对病情、配合治疗。“我在住院期间接触了一些病友,他们都在鼓励我,加上家人的支持,让我有了战胜病魔的信心。”王海宁告诉记者,自己已经接到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通知,因为患病,肯定没办法继续上学了,但他会坚守自己的人生梦想,一步一步走下去。

新闻推荐

飞扬羽毛球俱乐部 享受运动快乐

本报特约通讯员 薛建邦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