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方克奎近年来太和县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
本报讯 (通讯员 方克奎)近年来,太和县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实施县域工业化战略的重中之重,着力培育扶持了一批具有发展优势的民营龙头企业,有力促进了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截至去年底,该县非公有制企业达2262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109家),吸纳就业人员10多万人;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300多亿元,同比增长31.6%,利税66亿多元,同比增长29.5%。
成立于1993年的太和县金鹰经贸有限公司,原是一家小型加油站,经过多年发展,企业业务拓展至煤炭化验、石油运输、天然气到户工程等领域,公司总资产达920万元。“企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金鹰经贸公司总经理王平义如是说。
以肉制品加工为主的安徽中亚食品有限公司同样是家民营企业,截至目前,由企业自主研发的17个系列产品远销全国各地,2012年实现产值2.7亿元。谈起企业一步步发展壮大的过程,企业总经理李亚军感概地说:“中亚食品公司从无到有、从作坊到现在的加工厂,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企业的稳步发展,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扶持和服务。”
据悉,李亚军曾在外地肉制品加工企业打工,有了一定资金和技术积累后,决定返乡创业。在了解到李亚军的创业想法后,太和县相关部门积极帮助他协调厂房建设用地、发展资金等实际困难,使得李亚军的企业顺利建设并迅速发展壮大。
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中,太和县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盘活资产存量、扩大增量为目标,用市场经济的新体制、新机制置换老体制、老机制,使国有资本退而有序,民营资本进而有为,实现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体制灵活化;针对民营企业缺乏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的实际,每年都采取多项措施,支持大中专毕业生中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到民营企业工作;通过适当方式放宽民营企业贷款抵押条件,在评定企业信用等级基础上,允许其以土地、有形资产等作抵押,降低申贷“门槛”,有效地筹措发展资金。组织召开银企座谈会,协调金融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促使银行信贷资金及时投放,为民营企业解燃眉之急。
新闻推荐
本报特约通讯员 薛建邦
太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