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乡村泥巴路变成“致富路”

亳州新报 2010-11-11 02:43 大字

农村公路“村村通”:

乡村泥巴路

变成“致富路”

“村村通,连成网,农民出行真顺畅。”在谯城区淝河镇,村民用这样的顺口溜道出了对“村村通”工程的感激之情。对他们来说,是“村村通”这项民生工程,把以前的泥巴路变成了“致富路”。

淝河镇与阜阳市太和县、河南省鹿邑县搭界,盛产棉花、辣椒、西瓜等农副产品,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乡村道路交通不方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地农民出行和经济发展。从2006年起,亳州市开始实施“村村通”工程,淝河镇抓住这个机遇,先后修路50多公里,10个村委会全部实现通路目标,彻底改变了以前“村民出不去、客商进不来”的局面。

在淝河镇桑桥头村,记者看到了淝河镇最长的一条“村村通”公路——淝古路。淝古路东接105国道,西连014县道,全长12.6公里,于2008年投入使用。这条路沿途经过4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造福了一方百姓。

家住孙庄的孙效纯老人提起这条路感慨万千。他说,这里主要种植了大面积的黄豆、小麦、西瓜、棉花等,以前蔬菜粮食如果不能及时运出去,只能任由它们烂在地里,看着都心疼,可是路不好,运不出去也没有办法。

自从有了“村村通”工程,群众再也不用担心路况的问题了。现在,孙效纯提起“村村通”赞不绝口:“路修的好,方便了群众,解决了农民的大问题。”他说,现在无论是外边的人来收粮食、收蔬菜,还是农民外出买卖东西,都很方便。农民足不出户,收粮食的人就主动开车来了,家里的黄豆、玉米等就直接在家门口变成钱了。

“村村通”工程在解决生产难题的同时,也为群众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以前没有村村通道路的时候,一到阴雨天,整条路就成了一条泥巴路,车轮陷在泥里面出不来。”桑桥头村村民桑健告诉记者,现在他家里连雨靴也不用买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今年,省下达亳州市“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为420.4公里,截至10月底,亳州市已经完成393.3公里,占年度建设任务的93.6%,其中谯城区已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一条便民路,富了一方人。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亳州市农村地区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和通行能力不断提高,在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更加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朱明光 陈璐 魏云)

新闻推荐

“弟弟放弃学业,只为让我圆梦”

初见郑秀丽,她穿着一件白色的雪纺衫,架着一副白框眼镜,面色红润。然而,她却患有肾结石和胆息肉。父亲患有腰椎结核,但为了她和弟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却坚持和母亲一起到...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