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碗格拉条

巢湖晨刊 2020-10-11 15:52 大字

□杨钧

儿子住在金寨南路,邻近大学城地铁站。楼下簋街,初来不识“簋”字,去现场研究一番。原先这里是合肥城郊地,附近人们起早或天黑做露水摊生意,天亮即收,当地称为“鬼市”。“鬼”字很忌讳,改成同音“簋”,立刻很商业,也非常文化起来。

簋街其实是大学城美食城另称,楼里面天南地北美食小吃混在一起。有天吃饱了太和板面,顺着食档出来,忽然看见格拉条招牌,立刻兴奋起来。想起前日刚读了资深报人、皖籍作家闫红的《如果你去阜阳,一定要吃一碗格拉条》,被文字所述吊足胃口。于是,一碗格拉条被惦记着。

再去簋街,已热情满满,径直捧出一碗格拉条。先是打量,面粗,颇有点皖北粗放性格,浇了一勺芝麻酱,淋了辣椒油,混了豆芽和黄瓜丝,撒了三两片荆芥叶。端在桌上搅拌,让格拉条充分混合开调料,筷子提一根,非常筋道,好吃!对于格拉条筋道,闫红在文中如此描写,“我一向以为筋道,是面条的灵魂,一口咬下去,一定要感觉到面条对牙齿的轻微抵抗,感觉有一场小型战役在唇齿间打响,然后,才能谈其余。”听其言,品其味,当下忙不迭跑去提罐啤酒来。不一会儿,酒瓶与一碗格拉条见底,好感顿生。

初听格拉条,以为很俄罗斯,原来是阜阳地产口语搅拌的意思。看格拉条介绍,手工揉面,取面团放在压面机里挤压出根根面条,落到滚开水锅中。压面是个力气活,想象着皖北汉子出力的样子,很有些粗狂。只不过传统手压力气活,如今已被电动面条机代替。开水焯出的面条迅速浸到冷水中,面已经非常筋道了,就等着上盘加料。

想起早些时候去过阜阳,却对街头格拉条毫无印象。阜阳人不仅好客也特别好酒,去的两天没完全清醒便逃出阜阳。后来再去某地,不惊扰主人。先接烟火气,扫一遍街头巷尾,算是到此一游,也是不虚此行。

对于格拉条来历,阜阳人众说纷纭。阜阳旧为颍州,苏东坡曾任八个月颍州太守。知颍期间,苏东坡为发展农业生产,大修水利,浚清陂塘,疏清沙,开清沟,为百姓办了不少好事。苏东坡偏爱颍州西湖,常游赏其中,饮宴会友,赋诗著文。话说一日与当地白先生论美食,情切之下,用当地做粉丝方式压出面条,东坡先生附加调料。日后,被当地人喜欢起来。民间多苦力,这种粗面抵饱,成为百姓格外青睐的主食。

也有说格拉条是从河南、山西等地流入。过去饥荒年代,躲避战乱,流民多南下。北方主面食,所携压面手工机器到阜阳一带后,根据当地习惯与口味进行改良,因而格拉条与北方饸饹面相似,却又有不同。

想起祖母有次回山西老家,带回一圆筒状器械,递给我一圆钢片,让我在钻床上打出多个大小均匀的圆孔来。祖母告诉我,这是老家用的面条机。揉面成团,杠杆原理压出面条,大火蒸出面条。另起锅上油,辣椒、四季豆、肉丝混合蒜瓣、醋酱等调料爆香烧熟,再加入面条,略翻炒后,让面条充分吸收汤汁,逐渐油润干爽后上盘。问起,祖母说这是山西老家的炉面。

炉面与格拉条略有相似,风情却差异,味道也不同。不过惦念起炉面,只能留存记忆中,祖母去,恍然已数年。

新闻推荐

交叉审计合作签约仪式成功举行 淮南通商农商银行与阜阳颍淮农商银行

本报讯9月14日,淮南通商农商银行和阜阳颍淮农商银行交叉审计合作签约仪式在通商农商银行6楼会议室举行,淮南通商农商银行党...

阜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