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管理喜结硕果 “六明”课程全面育人 合肥市第十一中学连续三年荣获合肥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一等奖

安徽商报 2019-12-12 00:50 大字

在11月28日举行2019年合肥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合肥市第十一中学再次荣获合肥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学校发展综合评价一等奖、学生特长发展专项优胜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校也成为唯一一所连续三年荣获学校发展综合评价一等奖的合肥市区属高中。合肥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勇来合肥十一中讲座时,充分肯定了该校“质量取胜——低进中出,中进高出;特色繁荣——艺术、体育、科技三大特色鼎足而立”全面育人的办学之路,他特别强调,对于一个区属高中来说,在学生入学起点不高的情况下,能跻身于合肥市区高中优秀行列,实属不易。

创新课堂教学改革 精细管理促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合肥十一中副校长徐兴好告诉记者,近三年,受学校目前没有寄宿条件的影响,该校高一新生录取成绩排名始终在合肥市15000名左右,生源质量远远落后于其他省级示范高中。面对困境,学校提出“咬定质量不放松,真抓实干创一流”的奋斗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举措,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和提升管理品位,全校教师不气馁、不懈怠,狠抓各层次提高率,用精细管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据介绍,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合肥十一中以“信心教育,习惯教育,品德教育,学法教育”为抓手,加强教学的基础性和高效性,注重过程管理,坚持有效教学。为激励学生实现奋斗目标,该校在教学上建立目标管理模式,特别是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各班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在班级管理上建立起班级量化考核办法。学校重视过程管理,全程监控教育教学质量,利用大数据进行质量分析,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学习的支点。学校成立了学校领导、校内学科主任、骨干教师和校外学科专家为一体的常规教学调研小组,对三个年级开展调研、诊断、检查、指导和评价的综合型调研。建立干部巡课制度,开展学生评教活动,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情、教情;作业精细化:采取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促使教师精选习题,提高作业效率;辅导高效化:遵循规律,因材施教,抓好个性化指导工作。教务处定期进行作业检查,并在教学分析会上进行反馈。有效地避免题海战术,提高了作业的有效性。为了让课堂40分钟外的教育教学效率最大化,学校不断开展教师有效课堂研究和学生有效学习指导专项研讨活动,通过家校共育,引导学生学会时间管理法,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们不仅在8小时工作内尽职尽责,还在休息时间无偿为学生补缺补差,班主任老师下班后,更经常点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与此同时,合肥十一中面向全体做到因材施教,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学校重视“学困生”的帮扶工作,实行集中帮扶和个别包教相结合;关注“临界生”的提升工作,采取降低重心,把握尺度,定人、定科、定缺漏知识条块的方法来补缺补差,将“临界生”的转化作为高考总量的新突破。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立足学生实际,坚持分层次实施学法指导,加强对学生学习各环节的监控,成立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中心,聘请专家担任顾问,针对高一开展初高中衔接教育和文理分科选择,高二进行选修课程难度的突破指导,高三采取心理疏导,开展备考和专业选择专题讲座,并以家长会的形式,要求家长关注学生的各方面动态,家校携手育人,助力学生可持续发展。

针对不少家长反映学生在家里管不住自己这一难题,合肥十一中坚持午间封闭管理,由值班人员看管学生午间休息,晚间由专任教师看管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学校领导和行政人员全程巡查,学校管理有序,学生自主自律,学习效果非常理想,此举深受广大家长和学生的高度赞许,也成为该校近年来教育教学成绩持续攀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引育并举锻造人才

以教育科研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因此,合肥十一中始终坚持不懈抓教学常规,重教育科研提升,塑师德建设,将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学校发展深度融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从而锻造出一支素质好、水平高、作风实的教师团队。近年来,合肥十一中坚持高起点引进教师人才,通过绿色通道引进的十多名骨干教师进入学校教学和管理岗位,充分发挥名师引领辐射作用。同时,学校积极从北师大、华师大等名校吸引优秀毕业生来校任教,充实青年教师队伍,实现梯队培养。

合肥十一中教科研处主任李华军表示,教科研是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的第一生产力。该校教科研以“坚持立德树人,发展核心素养”为主题,以践行课程标准核心理念为中心,以提升有效课堂教学和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为出发点,助力教师成长,实现高效课堂。学校现有合肥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42人,并拥有合肥市李伦军名师工作室、瑶海区汪国强、杨春梅、方婧雯、姚海远名师工作室、瑶海区郑华名班主任工作室,依托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积极开展校内专题讲座、专题汇报课多种形式教研的主题活动,引领学校教科研方式转变。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青年教师成长中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发展,推动青年教师在论文、课题、课堂教学、信息技术等方面全方位的发展。

如今的十一中已逐步形成一套稳定的教科研工作机制。学校积极开展聚焦高考的教研活动,如:10月12日与阜阳市城郊中学联合开展了高三复习备考研讨会。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扎实有效开展常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活动持续开展,实现了高效课堂。学校以“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为抓手,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以“六校联盟”为依托,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也持续进行。学校立足课堂教学,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教师主动指导学生,推动学生参加学科类比赛。此外,学校还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培训,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仅2018~2019年,该校教师就在国家、省、市、区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400多项,其中,方婧雯老师更荣获第13届全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优秀课展评现场说课一等奖、最佳语音语调奖……

“六明”课程顺势而生

艺体科技特色助力学生多样化发展

安徽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十一中人深知,课程建设是“高品质高中”建设的支撑。因此,该校围绕校训“明德尚行”的育人目标,构建了符合校园文化特色的“六明”课程群,即明“德”、明“志”、明“智”、明“体”、明“艺”、明“思”,并已通过专家论证,这与当下国家所倡导的五“育”并举完全吻合。其中,明“德”课程群引导学生追求良好的品德,为贯彻这一思想,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入学教育、家风、主题班会、学科教学渗透立德树人教育、安全教育、法律常识、禁毒教育……明“志”课程群加强学生的三观教育,开展理想教育、目标教育、生涯规划教育、未来职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明“智”课程群,包含科技创新教育、机器人、航模、创客、人工智能、数理化生竞赛……明“体”课程群注重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涵盖足球、体育舞蹈、健身操、瑜伽、羽毛球、乒乓球、篮球、体能训练……明“艺”课程群包含《剪纸》《黄梅戏》《太极拳》《书法》《灯谜》《民族舞》系列社团活动课程……明“思”课程群则包含思维能力训练、学法指导、选修教材系列拓展……通过“六明”课程群的建设使十一中在育人模式和办学特色方面有了新的突破,进一步确立了课程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随着“六明”课程建设的深入推进,学生文化课本科达线率逐年上升,艺体教育也呈现出“升学人数不断攀升、名校辈出”的喜人成果。近年来,合肥十一中围绕“优质特色”的发展目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动学校特色发展,逐步形成艺术、体育、科技“三大特色”,满足了学生多样化教育需要,并连续在2018年、2019年合肥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中荣获学生特长发展专项优胜奖。

作为国家级体育运动训练达标先进单位、合肥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合肥十一中所培养的运动员多次在合肥市、安徽省体育运动比赛中获奖,一大批学生考入体育院校。女子足球队连续4年蝉联合肥市中学生女足冠军,以十一中校队为班底组建的合肥女足队,荣获安徽省高中校园足球联赛女子组冠军……该校田径队运动员杜志强同学在安徽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中勇夺三冠,两度打破安徽省青年4×400米纪录,一次打破安徽省青年组400米纪录,并获全国少年(U18)田径锦标赛男子400米第一名;在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400米决赛中,杜志强再次以46秒91的优异成绩勇夺桂冠,一举打破该项目全国青少年纪录和安徽省成年纪录,取得运动健将技术等级称号,被上海交通大学预录取。

在科技特色方面,合肥十一中以科技创新活动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航模社、机器人社在各类锦标赛中屡获一等奖;成功承办第三届安徽省青少年机器人普及赛;机器人社在2017赛季世界机器人锦标赛华东地区公开赛上获特等奖2个,一等奖4个,三等奖1个;学校极为重视创客活动和STEAM教育的开展,在合肥市首届青少年创客大赛中,荣获2个一等奖、6个三等奖。

以师者之道授业,以父母之心育人。合肥十一中真抓实干、砥砺奋进,才有了今天的成绩。放眼未来,十一中人将不断求索,与时俱进,信心百倍地奔跑在教育改革创新的道路上,“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努力成为不负新时代重托的高中教育人。

徐兴好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胡霈霖 王兵

新闻推荐

贴心服务获赠锦旗点赞

近日,阜阳市颍州区法律援助中心来了一位受援人刘女士,她将一面鲜红的锦旗郑重地交给该中心工作人员手中,真诚表达对政府法律...

阜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