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点菜” 政府“配餐” 阜阳市颍泉区持续推进民生工程

安徽日报 2019-11-22 07:07 大字

抱龙小学一角。

家门口的扶贫车间。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今年以来,阜阳市颍泉区民生工程始终以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城乡发展、均衡配置资源,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取得实效。

提高服务质量 保障群众“幼有所育”

今年43岁的李医生,是颍泉区中市办泉源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一名针剂师,“每个周末,我都要为近百名适龄儿童注射国家免费预防接种,有时还要进行上门服务。”李医生说:“每次接种,我们都要严格对照防疫手册,谨慎制定接种计划,确保每一位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截至目前,颍泉区已为近5.5万名0-6岁儿童进行免费预防接种,完成接种剂次近12万次。

今年以来,颍泉区多措并举,不断提高民生工程服务质量,多次开展入户走访、电话回访活动,为群众上门服务,“面对面”宣传,开通程序办理“绿色通道”,免费为130名残疾儿童进行抢救性康复治疗,统一为19名肢体残疾儿童装配假肢矫形器、适配辅具。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7所,幼儿资助1098人次,幼儿教师培训448人次,提升学前教育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幼有所育”的期盼。

积极落实就业政策 确保群众“劳有所得”

“公益性岗位解决了我的就业问题,让我感受到了政府部门对解决就业这一难题作出的努力,接下来我将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更多的技能。”在颍泉统筹试验区公益性岗位工作的田慎元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来,颍泉区开发公益性岗位362个,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劳动创收,助力脱贫攻坚。

严格培训对象素质审核,开展培训机构资质审核工作,确保民生工程政策落到实处。今年以来,颍泉区已完成技能脱贫培训460多人,企业新录用人员技能培训850多人,退役士兵培训已培训合格150多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近500人,提高就业困难群体劳动能力。积极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多次举办大型就业招聘会,建立创业示范基地,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300多个,引导社会人才基层就业,为劳动者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优化资源配置 让困难群体“学有所教”

家住颍泉区宁老庄镇大田村的11岁小学生郑玉梅,现在每天最期盼的事情就是到学校的多媒体教室里上课,看到大屏幕上老师们孜孜不倦的教导,郑玉梅觉得课堂生动有趣,注意力也比以前更集中了。

颍泉区积极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成12个智慧学校主讲课堂,配备21个智慧课堂接收点和学生终端686台,努力实现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加强实地查看、严格对象审核、优先补贴发放,目前已投入资金1106万元,完成校舍维修改造项目29个。累计拨付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及学杂费补助9593万余元,为2600多名贫困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165万余元,为80000多名困难学生拨付免费教科书资金392万余元。发放5600多名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608万余元,免除3200多名中职、高中学生学费资金309万余元,着力解决困难群众教育难题,均衡配置优质教育资源。

改善就医环境 保障群众“病有所医”

“我和我老伴都患有高血压,以前都要到镇卫生院开药,现在家庭医生直接给我送药、看病,又省钱、又省事。”家住颍泉区行流镇的居民杨世高说,他和老伴现在只要联系家庭签约医生,前后不过几分钟,医生就会为他们诊治、用药,感谢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

颍泉区已为全区约18万贫困人口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

积极优化基层远程医疗服务建设,努力实现医疗信息互通共享。完善12个“智慧医疗”助理试点,补偿12万多位贫困人口健康脱贫兜底“351”工程医疗费用约1200万元、10万余位贫困人口慢性病费用补充医疗保障“180”工程3200多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累计支出约4.2万元,受益112万余人次。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让居民“老有所养”

颍泉区新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处,街道(乡镇)养老服务指导中心2处,社区养老服务站38个,重点提高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我以前一个人住,年纪大了,生活不太方便,等惠泉社区养老服务站可以入住后,我就搬进去,里面有专人照顾,过节还有文艺表演,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独居老人陈婆婆言语之间充满着对社区养老服务站的感激。

加强养老基础建设、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开展入户走访活动,为合规老人上门办理五保、老年津贴等民生工程优惠政策。截至目前,颍泉区累计供养3900多名五保老人,其中集中供养600余人、分散供养3300余人,发放资金约1934万元,补助乡镇敬老院管护资金200万元;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养老金按月及时足额发放;拨付低收入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约67万元,发放高龄津贴约288万元,解决社区老人专业化、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强辖区老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此外,“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民生工程也在稳步推进中。

“住有所居”方面,已完成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215.73公里,县乡公路大中修项目13公里;建成农村危房改造86户,清颍老旧小区整治工程全面完工;自然村常住农户卫生厕所改造项目已完工1万余户,新建4个乡镇污水处理厂、4个乡镇垃圾中转站;棚户区改造新建4600套,建成900套,为全区困难群体提供住房保障。

“弱有所扶”方面,保障约1.9万名农村低保,人均月发放金额363.26元;分散供养340多名孤儿,累计发放资金约221万元;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61人次,打卡发放近1300名贫困精神病人服药补助,发放7000多名贫困残疾人生活补助近420万元,补贴6700多名一、二级重度残疾人约482万元;办理弱势群体法律援助案件约900件,办结860余件。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非一朝一夕之功,民生工程推进也还任重而道远。新时代不断开创民生工程工作新局面,颍泉区将加强过程监管、强化检视整改工作、严格落实绩效考核,继续巩固和保持已完成的民生工程项目,强化后续维护管理,真正让民生工程获点赞、得民心、顺民意。

(余波 贾建峰 张慧贲)

正在建设中的抱龙棚户安置区。

颍泉区智慧农饮集控中心。

整治一新的农民文化广场。

新闻推荐

阜阳确保民生项目优先

阜阳市坚持民生项目优先,按照保主保重保急原则,筛选出一批重大民生基建类项目集中开工。建设安置区、改造棚户区、迁建学校...

阜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