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带动脱贫不愁
本报记者
杨燕 11月10日,记者在紫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阳光花房看到,如水墨画般的各色菊花含苞待放。一旁的包装间里,六七位工人正在紧张地打包。
这家以种植出口鲜切花为主的公司位于颍东区新华街道办事处新华社区吕寨村。“大家一定不要图快,仔细挑选花头大小差不多的包装成一扎。”鲜切花负责人杨玉均一边查看工人的包装质量,一边向记者介绍说,这些都是出口到日本、韩国的鲜切花。你看,工人正在包装的白色菊花主要是用于祭祀的神马品种,其他五颜六色的多头菊花既可用于祭祀,也可用于美化环境。
“菊花是日本的国花之一,日常消费量非常大。”紫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潘志超介绍说,因为近年来日本国内土地、人工等成本上涨,而菊花价格却一路走低,日本鲜切菊花主要依靠进口。2017年,他和阜阳多家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达成共识:打造一个以精品观光农业及乡村休闲旅游度假为主打的农业田园综合体。经过前期准备,公司决定在基地种植出口日韩的菊花。
“基地种植了40多种菊花,都是我们精挑细选出来的,比较适应我们这边的土壤、气候。”潘志超告诉记者,进入秋冬季节,是菊花消费高峰期,只要基地能出货,完全不愁销路。
记者粗略算了一下,按照一亩地种植5.5万株菊花、每株收益0.5元、一年种植三茬计算,一亩地一年可获得7.5万元纯收益。
“我们之前用传统方法种粮食,效益确实不如人家专业大公司。”在基地干活的村民姚素华告诉记者,种植基地全部是自动灌溉、施肥,她们在地里做一些田管的活儿,保障每棵菊花只长一个头。现在,她把家里的土地流转给基地,不仅能获得一笔租金收入,每天来这里打工,每月还能挣近2000元,比自己种地划算多了。
除了发展现代农业外,紫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方面和返乡企业家互利共赢,一方面助力当地脱贫攻坚工作。距离菊花种植基地不远,返乡青年陈晓哲的盆栽花也进入了销售旺季。
“我每天出货200箱,才能满足销售商的需求。”陈晓哲告诉记者,他以前一直在北京发展,后来因为当地城市发展需要,他租赁的基地被征迁。正当他为下一步选址发愁时,朋友把他介绍给紫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紫青农业依靠新华街道办事处吕寨村贫困户筹资的小额信贷建设了高标准大棚;现在,公司把高标准大棚租赁给他。
紫青农业负责人潘志超表示,企业不仅要发展,还要承担起相应社会责任,带动当地的大户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像陈晓哲这样的大户懂技术、有市场,能够带领贫困户增收脱贫;同时,公司的业务多样化发展,也需要大量富余劳动力。大家合作发展,实现了三方共赢。
“我们的盆栽花需要这种投资上千万元建造的高标准阳光房,但我手里资金有限。把阳光房租赁给我们,有利于带动当地贫困户增收。”陈晓哲告诉记者,目前他带动了50多位贫困户入股分红,带动了20多位贫困户家庭成员就近就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宋玉洁通讯员宁静一到秋冬季,便进入流感疾病多发期。连日来,阜阳气温逐渐走低,不经意间流感病毒就乘虚而入。接种疫...
阜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