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颍州居者乐其屋

阜阳日报 2018-09-21 10:01 大字

四十年前,三代同堂一间房,房小屋矮日子清贫,是那个年代最温暖的记忆;三十年前,福利分房成为时代产物,简易楼、单元房,只要住上便觉得很庆幸;二十年前,大量房地产开发企业涌入阜阳,商品房、小别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改善了市民的居住条件;十年前,品质、环境等成为市民置业新追求,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小区成为年轻人的梦想家园;眼下,房子仍是大伙儿绕不开的重要话题,伴随着城市大建设大发展以及高层、洋房的持续增多,房子依然是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阜阳城镇居民“家”的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从“居者忧其屋”到“居者有其屋”再到“居者优其屋”,房子从几代人共居一室的必需品,向小家庭追求品质生活的奢侈品转变。无论如何,作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物质条件,住房始终事关市民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6.8平方米。而在1980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只有6.76平方米,只占2017年的五分之一。

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火爆,彰显了阜阳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吸引力。2017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16.3亿元,比上年增长47.3%;商品房销售面积859.7万平方米,增长29.7%;商品房销售额571.6亿元,增长53.7%。眼下,阜阳高档小区星罗棋布、新建小区不断增多、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建设……颍州居者乐其屋,已成为大美阜阳的靓丽风景。 产权之变 ——从房改房到商品房

周一到周五在外帮忙带孙子,周末回阜小住两天——对于64岁的阜阳市民蒋明刚来说,眼下的生活状态是惬意的。“阜阳的房子,是房龄30多年的‘房改房\’,虽不及儿子的‘电梯房\’那么便利,却是我最安心的家。”蒋明刚说。

退休之前,蒋明刚是阜阳市商务系统的一名公务员。早些年,他当过知青、进过肉厂,管理过饭店,作为“公家人”的他日子虽然过得有些清苦,但是单位能够解决职工住房问题,是那个年代最令人羡慕的事儿。

“那时候,较大的机关和大型企业都有各自的房管机构。”蒋明刚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住房还处于“统建、统配、低房租、高补贴”状态,人们的住房观念也是“等、靠、要”,就是“等国家建房,靠组织分房,向单位要房”。“我就是因为等着结婚,才向单位打了报告,分得了现在的住房。当然,因为职务不高,房子面积比较小、户型也不好。唯一的好处就是家里有了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

从“公家房”到“私有房”,经历了一个时代变迁过程。199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意见》。199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城镇居民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中央相关政策密集出台,正式拉开了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序幕,宣告了阜阳市福利分房制度的终结和新的住房制度的开启。

“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政府出台了政策,像我们住的‘单位福利房\’,可通过现金购买的形式转为私有住房。”蒋明刚说,记得自家这套60平方米的房子,前后两次共缴纳1万多块钱,就办理了房产证。“那时每月工资只有二三百块钱,虽然一万多块当时不是个小数字,但我们依然觉得很值得,总算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了。”

伴随着住房制度改革持续推进,住房开始由城镇居民的“福利品”变成“商品房”,住房建设由机关和单位主导开始向市场开发转变。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仅为17.90亿元;到2016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已跃升至350.53亿元,增长幅度之大令人惊叹。

伴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房地产开发企业数量急剧增加,到2016年,阜阳市已有236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同台竞技,其中,不乏万达、恒大、碧桂园、宝龙、海亮等国内知名房企。这些房产企业在带来先进开发理念的同时,也给阜阳市民带来了更舒适的住宅小区,更优美的人居环境。

这一过程中,阜阳房价也在持续上升。早在2003年,汇鑫·水岸明园开盘时每平方米不过700余元;如今,纵观阜阳城,动辄八九千元/平方米的房价已经不再稀罕,更有房企推出了洋房、精装房等“精致产品”,一两万元/平方米的房价,刷新着阜阳人对于商品房的认知。 形态之变--从平房到高楼

最近一段时间,华润置地要在阜阳城南新区建设240米超高双塔、打造阜阳地标式建筑的消息,受得市民广泛关注。

作为我国最具实力的综合型地产发展商之一,华润置地截至2017年底已进驻境内外62座城市,开发项目超240个。日前,华润置地首进阜阳,摘得市城南新区双清湾两个共664亩的核心地块,计划打造华润阜阳中心。

新建楼房越来越高、现代化小区越来越多,成为这座城市新的气象。“可以说,近十年来这种变化尤为明显。”2008年,大学毕业的郭一帆回到家乡阜阳工作。那时候,阜阳城超过20层高的楼房还较少,普通居民楼多为6层左右;如今,新建小区楼房往往超过30层,不断长高的楼房,勾勒出阜阳大都市的优美天际线。

漫步当下的阜阳城,高楼已然成为风景。从城北的泉河岸边,到城南的二环路、三环路,中央豪景、依泉庭院、蓝堡城、万霖花园等一批错落有致、气势宏伟的高层住宅拔地而起,直接展现了阜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

相较而言,高层住宅优势明显。对市民来说,购买高层住宅,可以站得高看得远,尽览城市美丽风光,体验居高临下的人生享受;对开发商而言,建设高层住宅,有利于规模经营,提升楼盘品位;从政府角度看,可以节约集约用地,树立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美誉度和吸引力。多种利好推动下,高层住宅已成为当下阜阳楼市发展的主流趋势。

“2014年初,在父母帮助下,我在丽丰一品小区购置了新房。”郭一帆说,相较于小时候住过的小平房,现在的房子不仅楼层越来越高,配套也越来越齐全。眼下,小区配建有幼儿园,周边商业街、超市等一应俱全,居民日常生活十分方便。

但若住平房却并非如此。据了解,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到上世纪80年代初,阜阳城镇居民大多住在单位统建或自己搭建的防震庵棚里,一排一排的小庵棚,成为那个年代独特的记忆;改革开放初期到80年代中后期,阜阳城镇居民大多住在小平房中,由于没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居民生活格外不方便;直到80年代中后期,配套较为齐全的楼房越来越多,以往的不方便才慢慢消失。

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阜阳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记者从市规划局了解到,规划部门已经开始对房地产项目的高度加以控制。一段时间以来,阜城多个地产项目容积率都在2.0以上,有的高达4.0以上。而容积率的提高,必然促进建筑层数增加。 开发之变--从自建房到品牌房

不久前,在阜阳市一事业单位工作的市民马红杉,购置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套商品房——新房位于城南新区,高层建筑、电梯入户,由知名房企绿城地产开发建设;小区周边不仅拥有阜阳三中、苗桥小学、市人民医院等优质的医疗、教育资源,还拥有双清湾公园、阜阳规划馆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后的生活肯定会很方便。”马红杉说。

今年40岁的马红杉老家在颍东区河东街道办事处。小时候,她和父母居住在颍河右岸的棚户区,生活环境较差。“记得很清楚,那时我们住的是自建的起脊房,红砖青瓦、样式简单。由于小平房都没有配建卫生间,上厕所很不方便,能住上干净卫生的楼房成了一家人最大的梦想。”

这个梦想在2014年春节得以实现。此前,颍东区加大城市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马红杉原来的居住地被开发,她家也因此在和谐家园小区分得了新房。“从小平房到楼房,从自建房到现代化小区,巨大的变化让我的父母亲感慨——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样好的新房。”马红杉说,为了迎接新房新生活,一家人按照现代化住房标准,认真做了装修,新房子带来的幸福感溢于言表。

如果说和谐家园小区解决了“住得好”的问题,那么到绿城·明月双清购置房产,则是马红杉家向“住得优”迈进的具体表现——今年初,经过认真考察后,马红杉最终在城南新区选定了房子,尽管数十万元的首付款为她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但一想到以后生活工作的便利,马红杉心中还是乐开了花:“工资总还是要涨的,咬咬牙就挺过去了,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在阜阳市,像马红杉这样的市民还有许多。记者采访了解到,改革开放初期,阜阳市城镇居民的住房多为自建房,其中大部分为单位自建、少部分为个人自建;到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城乡居民收入逐渐增加,开发建设成片的住房越来越多,商品房“品牌化”成为市民的新选择。

“哥卖的不是房子,是生活方式和愉快心情。”一句流行话,道出了当下房地产市场品牌制胜的竞争法则。得益于品牌建设,诸多房企纷纷从小区位置、配套设施、房型设计、物业管理等方面打造宜居环境,幼儿园、健身会所、商业街等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小区,更容易得到购房者的青睐。

从只建设一两栋楼的小打小闹,到小区成片开发、土地利用集约化的大盘时代,越来越多的品质楼盘彰显出王者气派——在颍泉区,环球·外滩国际城紧邻泉河风景带,坐北朝南,以其优越的区位、宏大的规模、高档的品质,吸引了市民购房居住;在城南新区,置地·双清湾、丽丰·凯旋门、红星·天玺湾等大盘扎堆涌现,展示出城市新中心的强大吸引力……

“大盘开发商实力雄厚,注重市场品牌,房子质量好,又能做一流的小区环境,我们当然会看好。”一位购房者的话语,道出了诸多市民的心声。民生之变--从难安居到保障房

黄白相间的高楼林立,绿化设施完备,居民三五成群地在小花园聊天,在健身器材区锻炼身体……当记者来到颍泉区颍河综合治理阜涡路集中安置区时,看到的是这样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

刚搬进安置区新房不久的市民饶月峰,每天都要在院子里溜达好几圈。想到现在的生活环境,他说自己做梦都能笑出声来。饶月峰一家四口人原本蜗居在抱龙桥附近的一间破旧瓦房里,周围环境嘈杂,卫生状况极差。搬离棚户区,成了一家人心心念念的梦想。

如今,梦想变成了现实。随着阜阳市棚户区三年改造计划有序推进,饶月峰在阜涡路安置区分到了一套90多平方米的新房,尤其是小区内各种配套设施完善,让饶月峰喜上眉梢。

“以前住在低矮平房里,没有卫生间,用水不方便,用电不稳定;现在入住小区后,交通、水电、通信都方便,小孩在家门口就能上学,比以前不知好了多少倍。”谈到现在的生活,饶月峰内心充满了感激。

像饶月峰一家这样,告别棚户区、住上新楼房的市民还有许多。2010年以来,阜阳市持续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和住房保障工程,不断加大安置房建设力度,一批批风格不同、设施完备的安置区先后建成,成为阜城棚改工作中一道亮丽风景线,改变了棚户区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2017年,阜阳市投入财政资金17.43亿元,新开工棚户区保障性住房6.02万套,基本建成棚户区保障房5.26万套;投入财政资金3.32亿元,完成4.03万户农村住房困难群众危房改造任务。同时,投入财政资金6068.4万元,整治改造13个老旧小区,改造建筑面积26.02万平方米,2878户居民享受到了更为完善的配套设施。

当前,棚改工作仍在继续。记者从市有关部门获悉,2018—2020年,全市计划改造棚户区13.9万余套。截至7月底,今年计划改造的5.37万套中,已开工40965套,开工率76.27%。

坚持让利于民的原则,阜阳市实行实物安置和货币补偿相结合的安置方式,由居民自愿选择,并采取政府建设、政府回购、企业代建等多种方式建设安置房。今年,阜阳市计划从碧桂园、安建枫林源筑、众信新安府等优质房地产开发项目回购安置房19806套,纯货币化安置8319套。

下一步,阜阳市将加快征迁进度、抓紧项目施工、加大调度力度,在确保按期完成各地棚户区年度任务的前提下,尽早启动2019年项目编制各项前期工作,力争今年底前开建一批新的住房保障项目。 环境之变--从脏乱差到设施全

一边张罗着安排保洁进场,一边忙活着收拾家中物品……最近几天,市民刘庆榆直言自己有些忙。但忙碌背后,是她对于新房的渴望。

刘庆榆现在的家,位于颍泉区新世纪广场。作为曾经的阜阳商业繁华区,刘庆榆享受着周边的便利,也饱受着“脏乱差”之苦。“新世纪广场与附近的新世纪农贸市场、体委巷连为一体。1997年,由安徽惠特莱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1998年3月投用。我家就住在新世纪农贸市场楼上,记得当初的房价是每平方米近千元,当时是阜城很不错的商品房。”

刘庆榆说,虽然购买时房子够高档,但随着时间推移,小区渐渐变得不方便了。首先是环境问题,虽然说地处商业区购物生活便利,但由于附近小商小贩太多,小区整体环境又脏又乱;其次是交通问题,商业区人流量、车流量都较大,居民停车、出行都不方便。

为改变这种生活窘况,2016年夏天,刘庆榆到高速·时代城选购了一套新房。“为了以后居住得更舒适,我们特意选择了小洋房。”刘庆榆说,新建小区配套设施齐全,整体绿化较好,且建有停车场,更临近双清湾公园。如果以后搬过去住,生活品质比现在高出的不止是一点点。

和高速地产一样,现在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都格外注重小区整体品质。比如,前几年开发的天瑞名城就是一个精心打造自然生态小区,建设7万平方米绿地中式园林景观,将休闲设施融入生态园林中,充分体现“让业主与绿叶为伍,与鸟雀为邻,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小区品牌;而以大手笔著称的置地·双清湾小区,规划建设了110万方的一站式城市综合体,不仅设计有滨水酒吧美食街,还有五星级酒店、梦幻儿童主题乐园等,满足周边居民品质生活的追求……

现代化小区越建越多,户型选择越来越多。除了两室一厅、三室一厅等常见户型外,复式楼、别墅、公寓等多种类型的房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期间,不同年龄层的人置业观念也出现了分化。比如,年轻一代会对品质、住房私密空间等有着更高的要求,中小户型会比较受欢迎;而年纪大的人群会关注大套型房产,兼顾房屋投资和居住多重属性等。

海亮悦府、纵联天御、恒大·林溪郡、祥源生态城·景秀园……随着新建小区不断增多,市民居住条件变得越来越宽敞。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阜阳市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房屋面积已达36.8平方米。而在1980年,人均住房面积只有6.76平方米。随着阜阳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未来市民的住房条件会越来越好。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张凯培 采写

新闻推荐

第一次体验庭审 阜阳清河路一小易景分校四(1)班 王籽元

9月16日上午,怀着期待和敬仰的心情,我们颍州晚报小记者走进了颍州区人民法院,参加模拟法庭活动。模拟法庭里,一群小记者当上...

阜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