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出书忆阜城旧事 他说,有梦想的生活才有意义

颍州晚报 2018-08-30 11:11 大字

50岁患癌被医生判“死刑”,却用摄影战胜病魔;60岁退休,为了坚持写作,自学电脑与打字;70岁将个人书画、摄影、文字编集成册,出版《鼓楼情怀》……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老人名叫吴文法,他的人生经历也许能让人真切感受到“有梦想的生活才更有意义”。

用镜头记录消失的老建筑

翻开书册,消失的“老西关”、上世纪90年代的“阜阳大店”、“鼓楼火景台”等,一一从泛黄的老照片里“跳”出来,将被岁月冲淡记忆的老阜城拼凑起来。这些珍贵老照片的主人,正是70岁的吴文法。

吴文法家住阜城,年轻时就是个摄影发烧友。上世纪60至90年代,他拍下了很多时代变迁中的阜城老建筑。退休后,他又把重心放在寻访古城遗址上——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阜城历史,他与几个老伙伴一起走街串巷,为遗址摄影。

“这些照片能带给人们回忆,让年轻人看看阜阳以前的样子。”吴文法说,更重要的是,摄影也为他带来生命的活力。1998年,50岁的他患了结肠癌,医生下了死亡通知单,但他没有心灰意冷,而是背起相机走遍祖国大江南北。

行程数万公里,拍摄了近万幅摄影作品,成为国家三级摄影师、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沉迷于摄影,让吴文法忘却了癌症。他的身体奇迹般地好转了,连医生也没法解释原因。

用文字留存鼓楼记忆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阜城人,吴文法出生在鼓楼,对鼓楼有着深厚的感情。“鼓楼就是老阜城的一个缩影。”吴文法记得,紧挨着鼓楼的就是城隍庙广场,“那里每天都有说书的、拉洋片的、玩大把戏的,还有卖烧饼、油茶、大卷子馍、绿豆馍的,数不胜数。”

俗话说,人过五十不学艺。60岁退休后,吴文法却学起了电脑,他希望能将儿时生活在鼓楼的经历,与老阜城民俗文化结合在一起写下来。不会打字,他便向作为退休教师的老伴学拼音,孙女的拼音书被他做满了笔记。

在《鼓楼情怀》一书中,吴文法还回忆了曾经就读的阜阳初级中学。为了给母校“留名”,他与几个年过半百的老校友一起编纂了《安徽省阜阳初级中学校志》、《校友风情录》等五本书,“总觉得写下来才能为曾经的记忆做一个见证。”

老有所为才能老有所乐

熟悉吴文法的朋友都表示,他很有活力,不像70岁。“每次见到吴老,都觉得他脚步正健,意气正旺,有着使不完的劲。他和校友还组成了‘学雷锋社会服务组\’,专门为退休老师解决家中停水断电等生活难题。”

“我就是个闲不住的人,喜欢接触新事物,认为人就应该活到老、学到老。”谈起自己的退休生活,吴文法告诉记者,坚持摄影,给他带来了快乐和健康;写书、绘画,让他找到了生活的目标。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有梦想的生活才更有意义。

颍州晚报记者 高红 文/摄

新闻推荐

男友玩失踪,女友闹起来

颍州晚报讯(记者任刚通讯员杨桃)24日凌晨,颍东区袁寨镇老康家的门被拍得砰砰响。一女子大喊:“你给我出来,有什么事说清楚。”...

阜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