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秋时,金菊香溢扶贫路

安徽日报 2018-08-13 11:03 大字

本报记者 范克龙

盛夏时节,烈日高照。记者来到阜阳市颍泉区行流镇大庙村的田头,一碧万顷的茶菊,给炎炎夏日增添几分凉意。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往年夏季他们主要种植大豆、玉米等传统农作物,近几年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他们改种了效益更高的茶菊,每到秋季满园菊花成为了这里的新景观。

在当地龙头企业乾丰茶业有限公司产品展厅内,各种包装精美的礼品菊花琳琅满目,茶菊的清香弥漫四溢。该公司成立的种植合作社,流转2000亩土地种植杭白菊、香菊等茶用菊花。

“种植菊花效益好,亩均收益可达三四千元,春茬还可套种豌豆等农作物。”谈起种植菊花的 “生意经”,企业负责人李健鹏打开话匣子,菊花属于多年生宿根花卉,一次种植,每年都会开花,第二年还可以卖苗。 “1亩地菊花,第二年可以发10亩地的苗。去年培育了17亩优质香菊种苗,销售收入达六七十万元。 ”

“加工成花茶可以论朵卖,一元一朵,品质高的3元一朵,一亩地可以产100到150斤干花,综合收益上万元。 ”李健鹏告诉记者,利用电商平台镇里的菊花不愁销。去年线上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仅“双11”这天,销售额就达500多万元。

为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合作社与当地农户签订种植协议,为农户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菊花收获再以保护价收购。大庙村共有4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合作社带动下,有260多户从事菊花种植,户均增收4000多元。此外,种植基地和菊花加工厂也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让更多村民可以家门口就业。

69岁的苗桂芝是大庙行政村花寨村的贫困户,现在她将家里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自己平时在加工厂打打零工。 “以前种地赚不到钱,现在每月都能领工资。 ”苗桂芝给记者算了笔账:每年土地租金收入五六千元,每个月打工收入1000多元,老伴儿在工地上干些零活,家庭收入宽裕多了。

“脱贫关键还是要靠产业带动,靠项目支撑。 ”行流镇有关负责人介绍,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行流镇目前已有400多农户种植菊花,面积超过10000亩,菊花产业渐成当地产业扶贫的当家产业。 2014年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4700多户,目前已有3000多户顺利脱贫。未来两年镇里还将扩大种植面积,力争突破2万亩,让菊花产业真正成为富民产业。

新闻推荐

王姐热线 2191175

相亲“约会吧”是颍州晚报公益品牌栏目,宗旨是为适龄单身男女牵线搭桥。想扩大交友圈,发现自己的真命所在吗?还请紧随以下步...

阜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