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梅:心悟“红颜”
于仲达
第一次见到张丽梅,明净端秀,透着隐隐的书卷气,这种美与林徽因的美不同,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就如她自己的文字,带着阜阳女性的大气,没有病态的自恋。林徽因的美,则是美得清冷,成了空中幽兰。后来读了她的民国才女系列文字,文字中透露出她过着一种非常安静、沉湎内心的生活,跟这个喧闹粗粝的城市似乎有些反差。她的散文虽以民国女性切入来写,但是却都从个人的真实感受出发,内涵着一种对于自由精神、个人独立的追求。
这种女性视角,与追求宏大思维的男性写作是不同的,它强调的是女性的经验,笔调带着细腻和委婉。
在散文集《民国那些风雅的才女》中,张丽梅借助这些人物试图打捞已逝的“红颜”,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来描述自己对民国才女的感受。这不是单纯的人物素描,作者以自己的心去体味生活,品评人物,既有灵性的感悟,又有理性的穿透。同为女性,她对她们的生存际遇感同身受,用女性的视角来品评她们曾经的华丽与哀怨。支撑作者世界的,便是这种交融的感觉。所以这并不是一本复述情感故事的书,它是一个才女品评众多才女的书。而故事里聚焦的,是一个个女性的生命力——在各种背景下、各种人间遭遇下,这种生命力让她们绽放、惊艳、芬芳,乃至凋零、枯萎。透过张丽梅对民国才女个性化的解读,我感受到她对世俗生活的切肤感受,一种清醒中的落寞与无奈,隐含着一种心灵的隐痛。
张丽梅语涉儒释道传统文化,于生活,于释家,于人生,都有了一番不凡的见地,这才感受到她已渐渐沉淀了下来,心性没了以前的浮沉,对世事也看淡了很多,似有“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之感,遂为她的识心见性而随喜。可是,对于我们这些挣扎在红尘俗世中的凡夫俗子来说,谈何容易!无论是那些民国才女,还是五欲六尘中的芸芸众生,都是活在心累中,只因蒙蔽了心性。悟与不悟,迷与不迷,都在你的心里,在自性中。假若心里没有觉悟,假若心里充满了烦恼、非常的迷闷,有所知障、烦恼障,是达不到的。心外无待,心中无己,庄子称为“陆沉”,没有心的觉悟,是虚妄。否则东求西求,岂不是“执药成病”?悟透“红颜”,回归自性,我想,或许这就是张丽梅要送给我们的法门吧?
新闻推荐
颍州晚报讯(记者储继明文/摄)细心的市民会发现,昨日,民政部门开始对清河路的路名牌进行更换,将原属于“清河东路”的部分路段...
阜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