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子里飞来了一棵冬瓜苗
冬瓜苗何时落户到三园里的,是自生自长?还是大风刮来或小鸟衔来的?一直是萦绕在我心头的谜。当初是在栽辣椒的盆里发现了这棵幼苗,开始不知道是什么秧苗,为了不影响辣椒的生长,把它移栽到另一处闲置的花盆中,搬到枇杷树下。 这棵无名小苗长势迅速,几天的功夫攀爬到了枇杷树上。当时枇杷已经采收完毕,想想对它的影响应该不大,一厢情愿地认为秧苗宽大的叶子,在炎炎夏日里还可为枇杷树遮阳输凉。秧苗的蔓藤很快盘踞了整棵枇杷树,比园子里的任何绿蔬都长得茂盛,黄花朵朵,虽然不知道它是什么,但我知道这些花朵和南瓜花一样是可以吃的,所以每天都会掐些不能结果的“谎花”回家,做汤或开水焯一下凉拌,味道那是极好的。 我给一朵朵雌花授粉,希望它们可以快快结成果,看个究竟。枇杷树已经不够它生长伸展的了,粗壮的枝藤又爬到了楼顶的水箱上。一日,无意中发现水箱平台上的一只瓜,模样像极了阜阳的枕头大馍,南瓜还是冬瓜?一时辨不清。目测应该有五六斤重,旁边的架子上也挂着一只,高处阳光充足,蔓藤上花果正茂盛,反正园子里的蔬果已近尾声,由着它们去吧,说不定日后收获颇丰呢。仔细寻找,一二三四五,竟然有五只大小不等的瓜,瓜皮毛茸茸的,拍照,请万能的朋友圈帮忙辨认,确认是冬瓜,历时多日,这棵秧苗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国庆期间,去朋友家做客,摘只冬瓜送友人,抱着冬瓜合个影,沉甸甸的,称了一下足足12斤。剩余的四只,本来准备再过些日子采摘的,无意中看到一篇资料上说:冬瓜,花落后30天或初秋采摘最佳,否则容易变空影响其质量,而且采摘后最好保持生长时的姿势,放在通风阴凉处。时间早已超过,我赶快找来剪刀,爬到高处,把剩余的全部摘下。有两个冬瓜太重了,弹簧秤无法称量,搬来电子体重秤,巧的是两个都是19斤,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也差不多,貌似双胞胎,量一量它们的身长分别是66公分和63公分,直径20和23公分,简直不可思议。五个冬瓜总重71斤,一个花盆里结出这么多的冬瓜,创造了三园里单个品种的最高产。 摘了冬瓜,从枇杷树上扯下瓜秧,才发现枇杷树上没有了一片叶子。按照往年,现在该是枇杷树打花苞的时候,用手掰了一枝查看,原来枇杷树已经干枯了,是我的大意疏忽造成的,后悔不迭呀……望着旁边的四只硕大的冬瓜,心里稍微有一丝安慰。有句话怎么说:有得有失,才是人生。庆幸春天留下了一棵枇杷苗,这是去年的枇杷核发的芽,一般我都会拔了去,冥冥之中留下了它。枇杷要五年左右才能结果,好在有了杷二代,有了盼头。 冬瓜浑身都是宝,是夏季第一瓜,它性寒凉,有消暑、消脂、降血压、降血脂等功效,还能瘦身美容清热解暑,消肿利湿。冬瓜的存储时间长,易保存,价廉物美,以前妈妈每年都用冬瓜制作一大盆冬瓜豆瓣酱,当小菜特别下饭,尤其把它抹在馒头,每顿多吃一个馒头不在话下。冬瓜的藤、皮、籽、肉均可食用,清炒、红烧、煨汤,用冬瓜可以做一桌冬瓜宴,和豆腐宴有一拼。 今年栽豆角的盆里也长出了一棵小秧苗,猜想应该也是斑鸠或什么鸟衔来的种子,刚才发现已经结出了两个毛茸茸的小瓜,是冬瓜,看来今年又有冬瓜吃喽。冬瓜属贫民瓜果,不娇贵,好栽培,不需要打理,农村的田间地头,屋前院后种几棵,随它任意爬,任意长,接下来就坐等秋收啦。文/董静 新闻推荐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重在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7月12日,阜阳兆岐肛肠医院举办“爱护公共卫生”公益捐赠仪式,将购买的100个垃圾... 阜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