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情一生为书法 ——《黎国琛百岁诞辰书法集》出版发行
本报记者 牛真子 近日,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书协举办黎国琛书法艺术研讨会,来自省、市文化艺术界的50余人齐聚一堂,缅怀阜阳市已故书法家黎国琛先生,研讨他的书法作品及艺术成就。同时,还举办了《黎国琛百岁诞辰书法集》首发仪式以及黎国琛书法作品展。研讨会上,大家畅谈与黎国琛的交往故事,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大家意犹未尽:黎老先生的书法、人品,说也说不完。12次修改力求完美呈现
素净的封面,150多页,近130幅作品,一本《黎国琛百岁诞辰书法集》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它凝聚了包括黎国琛子女、生前好友等在内许多人的心血。“遇到困难,不用多说一句话,大家就都来帮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书法集主编、黎国琛的儿子黎金陵感慨地说,历时两年,它终于正式出版,这也是众望所归。
黎国琛是太和县界牌集人,出生于1917年,于1994年去世,生前曾担任省文史馆馆员。他受过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一生创作书法作品无数。“2017年5月12日,是父亲百岁诞辰。为父亲出一本书法集,以示纪念,是我和父亲生前好友共同的心愿。”黎金陵告诉记者,他在2015年底就有了这样的念头,2016年初正式启动,期间由于出版社人员变动,耽搁了大半年时间,后来多亏了父亲生前一位好友的帮助,最终于2017年底由安徽美术出版社顺利出版。
书法集收录了黎国琛从1978年至1992年的作品。在作品收录上,黎金陵有自己的考虑:1978年之前,父亲买不起宣纸,都是用火纸写的,几乎没有什么完整的作品。改革开放以后,买得起宣纸了,父亲创作的劲头高了,有了完整的作品,书法艺术也日臻成熟,尤其是到了1988年以后,更是挥洒自如,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这段时间的作品也最能代表父亲的艺术成就。“从一开始,我就想着要把父亲最好的作品收录进去。”黎金陵说。
除了在作品选择上先后改动12次外,在细节处理上,黎金陵更是精益求精,封面先后改动7次,印刷用最好的印刷纸……黎金陵说,哪怕自己省吃俭用,用在这本书法集上的钱也不能省,希望尽己所能做到最好。“很多人喜欢父亲的书法作品,我希望通过出版书法集这种形式,把父亲的作品整理出来,为更多书法爱好者提供借鉴,让更多人了解父亲的书法成就,了解他的为人处世。”
一生扑在书法上
“黎老先生实乃当今书坛上少有的一位大家!”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当代书坛名家赵朴初看到黎国琛的作品时曾如此称赞。
省文联主席吴雪指出,黎国琛书法艺术的最大特色就是碑帖兼融,也即“引帖入碑,以碑补帖”。首先是“引帖入碑”,以碑为基础、为筋骨,将帖加入到碑中去;“引帖入碑”之后,他发现仍然不够,还需要“以碑补帖”。二者不是矛盾的,而是兼融的。不过他是以碑为主,以帖为辅,特别是到了晚年,基本是以碑为骨,以帖为血肉,浑厚老辣,不计工拙,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人到了晚年,就进入了一个自然随心、有法无法的忘我境界,这是很多书法人执意追求却又很难达到的高度。”
吴雪认为,究其原因,除了有对书法的章法布局、落款与跋文、书写的内容等精(细研,力求极致的原因外,更主要的是黎国琛毕其一生追求书法,坚持并遵循了书法艺术的基本规律,坚持做书外功夫,以此来滋养自己的书法。
“余学书六十余年,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必须刻苦。任条件优越,也必须刻苦,必须亦步亦趋,循序渐进。‘废笔成冢\’‘池水尽墨\’,非空谈也。”这是黎国琛在其《自述》中对自己学书经历的总结。8岁即拜师习字,12岁丧父,在母亲的支撑下,拜在著名书法家张鹤云先生门下,研习书艺,16岁又遭丧母之痛,但仍未放弃学书。他博学颜、柳、欧、苏、黄、米、蔡,进而又学《龙门十二品》等魏碑墓志。同时潜心研读书论,对《书谱》《艺舟双楫》更是朝夕咀嚼,细加体会。
“父亲出身书香门第,他终生的志趣只有读书和写字。”黎金陵回忆说,记得自己幼年时,父亲总是在书房(墨,写字或朗声诵读古诗词。后来因为历史原因,家境窘迫,父亲就以树枝为笔,在沙颍河岸沙地上写字。上世纪60年代,父亲写字没有桌子,就让木工把(盘去掉四边变成方形,装上四条腿当桌子,用了数年时间;买不起宣纸,就在报纸、火纸上写。“历朝历代所有的书法名帖他都研习过,古代典籍他也几乎全部读过。父亲不会种地,生活上也不讲究,名利更是不在乎,一生就全扑在书法上了。” 先生人品为世人敬重“黎老先生坚信书如其人,他平生以书为人,以人作书。虽一生坎坷,总以平常心待之。他把自己的人生写进了书法,也把他高尚的人品融入了书法,更将他对人生的感悟通过书法体现出来。”谈论起黎国琛的人品,吴雪敬佩不已,赞其最可贵的是品格和境界。
因深受传统文化影响,黎国琛青年时期便有一腔家国情怀。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把家中土地交给佃户耕种,自己则投身于抗战洪流之中。1948年回乡创办小学,劝说家长让子女入学,还鼓励女孩读书。“父母处处与人为善,对家里的长工和佣人都很好,也教育我们兄弟姐妹要宽以待人。所以,在饥荒的年月,曾接受过父母帮助的人都反过来接济我们。”黎金陵说,父母平时会准备一些零钱,遇到有乞讨的,总是亲自施舍,好言问候;即便让别人打发时,也嘱托不要冷言冷语,等乞讨之人走远后,才轻轻关门。
改革开放后,许多书法爱好者向黎国琛求字、求教,他都有求必应,细心讲解,从不讲报酬与功名。“有人曾设宴,要拜父亲为师,当时父亲只是淡淡地说,何必多此一举,以后我们共同以古人为师吧!”黎金陵说,“父亲常对我们说,书法是我一生的爱好,名利对我来说,一点也不重要。”
“回顾黎老先生的书法历程,可以看到他用自己对书法的一份执着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书法道路。其书法艺术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书法探索的成功示范,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人生启示。兼融碑帖开拓了书法的艺术空间,也拓展了人们的审美视野。这不是仅止于形式上的变化,还有兼融之后的性情表达。他不是为了书法而书法,而是通过书法表达自己的情怀,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从他晚年的作品中,既可以看到魏晋风骨和坡翁神韵,又可感受到毕其一生所追求的那种超越俗尘的古雅和风流。”吴雪说。
新闻推荐
出售车辆信息,21岁辅警获刑 4名90后非法出售个人信息获利7.5万余元,一审均被判刑
核心提示给你推荐一款车险吧……生活中,市民经常接到类似推销电话或短信,让人不胜其烦。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你的个人信息被...
阜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