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牵孩子倾心支教 ——记看河小学支教教师刘丽影

阜阳日报 2018-07-04 17:15 大字

本报记者 杨燕 通讯员 余亮 刘丽影是北京路第一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2017年8月她响应市教育局号召,自愿到颍泉区宁老庄镇姜堂中心校看河小学支教。支教以来,无论风霜雪雨,她始终如一地坚守岗位,在课堂内外种下幸福的种子,用浓浓的爱心在学生的心田铺满一路阳光。克服困难真诚支教

“去年6月初,得知颍泉区教育局即将组织一批教师赴偏远的乡村小学支教时,我就有参加的想法。”刘丽影说,从教21年,她一直听别人说,农村的教育不及城市,她认为自己有必要下去看看,实地去感受一下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

当刘丽影告诉家人她要去支教时,家人很不理解,在城里教得好好的,干嘛要去穷乡僻壤的地方支教?后来,刘丽影积极做家人思想工作,他们才勉强同意。

因为不会开车,刘丽影设计了多条前往看河小学的路线方案,最后她选择较为方便的坐公交车到渡口,然后转乘渡轮过泉河再步行至看河小学。

第一天报到,刘丽影发现,学校的条件不算落后,但位置太远、太偏。因为农村没有路灯,住校的刘丽影经常趁着亮做好全部生活准备。天黑后,就安心看书备课。

因为支教,刘丽影的生活规律发生了不小改变。上一学期,她都是周一到周五在学校,周五放学后赶回城区的家,周一早晨再从家赶到学校上课。虽然学校尽力关照她,但无论怎么关照,她表示课时不能少。

一个星期一的早晨,当她赶到渡口时,发现无人摆渡,恰好碰到一位骑摩托车的中年男子也要到河对面,她就冒昧请男子带她一程。事后家人听说后,埋怨她,怎么可以随便坐陌生人的摩托车,万一遇到坏人怎么办?刘丽影朴实地说,当时只想着要赶回去给孩子上课,没想其他的。

用心教学收获感动

“尽管阜阳市重视均衡教育,但农村的教育基础还是很薄弱。”刘丽影说,当她用城市的教学方法讲课时,学生们根本不知道她在说什么。她介绍,班里22名学生,只有4名学生知道什么是课外书。面对这一状况,刘丽影及时转变教学方法,从最简单的字词做起,然后再一句话,一篇文章带领孩子们学习;针对班里不少孩子的底子没打好,她就利用课下时间,一个一个给他们对口型,耐心地改正他们平翘舌不分、前后鼻音不分等问题。

学生小博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对学习一直敷衍了事。刘丽影每天中午抽时间给他开“小灶”。一段时间后,小博的成绩从40多分升到了80多分,学习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一次,她身体不舒服,上课声音有点小,有一些学生不安分起来,这时,班长站起来说:“你们不能安静吗?老师今天都不舒服了,不能体谅体谅老师吗?”说完,教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下来都听得见。那一瞬间,刘丽影被这群天真、不谙世事的孩子感动了,她惊喜于孩子在这样的年纪竟然会有这样细腻的心思。

最后一课难舍离开

6月26日清晨6时从家里出发的刘丽影终于在7点40之前赶到了支教的学校给学生们上最后一节课。

上课之前,刘丽影为了激励孩子好好听课,随口说了句,明天就要期末考试了,这是这学期的最后一节课,希望大家能够好好跟着她进行最后的复习。

一个学生立马站起来反问:“刘老师,这是不是你教我们的最后一节课?”学生的话让刘丽影一愣,这确实是她给他们上的最后一节课。她从没想过,时间过得那么快,她要和孩子们分离了。她恍惚间,下面已经炸开了锅。“刘老师,我们不要考试,永远都不要考试。”

“不考试?”刘丽影想,难道学生害怕考试?还没理清头绪,她就听见一个声音传进耳边,“如果不考试,你就不会走了吧?”听此,刘丽影眼圈瞬间红了,她心里被感动充盈,但她知道此时不能感伤。她转身走上了讲台,然后迅速地吸了一口气,再转身面对学生时,她像往常一样笑着告诉学生,这确实是他们的最后一节课,但是以后有时间,她还会回来看大家,给大家上课。

听到刘老师以后还能给他们上课,单纯的孩子们露出了笑脸。可刘丽影心里明白,这个以后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虽然支教生活就要结束了,可我真的舍不得这里的孩子,他们天真单纯,相信我说的每一句话。”刘丽影说,这段经历将是她以后最宝贵的回忆,她希望孩子们能继续保持好的学习习惯,日后考上好的学校。

新闻推荐

一场争分夺秒的急救

6月20日晴5时25分,我还在睡梦中,调度室传来市紧急救援中心的指令:市区一病人突发心脏病,急需抢救。病人的速效救心丸已经吃完...

阜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