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校外培训系列报道之二 培训连轴转,累了孩子苦了家长
核心提示
一门、两门、三门、四门……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作用下,许多家长开始了报班竞赛。由于所报校外培训班较多,每逢假期或周末,孩子在校外培训班之间奔波,累了孩子苦了家长。
连轴转的孩子
曹先生家住颍泉区海亮上府,孩子读三年级,考虑到即将放暑假,而他和妻子要忙于工作,打算给孩子报培训班。
眼看儿子即将入读四年级,孩子成绩一般,想让儿子预补下学期语文、数学的课程。
在曹先生的计划下,孩子的暑假排的满满当当。周一、周三学绘画,周二、周四练习跆拳道,周末补习文化课。
小小的年纪就在家长和培训机构的裹挟下,加入了一场无休无止的培训当中。对于这样的安排,孩子自然持反对态度。即便这样,曹先生还是下了狠心,果断给儿子报了班。
曹先生说,无论是出于自我解放的目的,还是出于要将孩子培养得更为优秀的想法,这都是不少家长的共同选择。
好端端的暑假,变成了连轴转的生活,类似的现象并非个例。记者走访阜城浙江商贸城、人民路和颍州路等多家培训机构发现,培训班生意“火爆”,无论是补习文化课,还是上兴趣班,教室里坐得满满当当。
“一节课接着一节课上,上完课后还要没完没了地做作业,孩子就如同一架学习机器一样运转着。”这样的场景,是不少孩子暑假生活的真实写照。
煞费苦心的家长
记者走访发现,培训班的费用不低,家长们的负担不轻。
家住颍州区十二里庙的付师傅有两个孩子。大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时,成绩不理想,得知班里一大半同学都在补课,于是他们也到处打听哪家校外辅导班好,并给孩子报名,一学期一门课2000多元。至今,大儿子已读初中,补课一直没有停过。
小儿子虽然小一些,可其他孩子的家长把兴趣培养当成了竞赛项目,诸如书法、美术、钢琴、网球、象棋等。“身边的孩子,没有一个不报培训班的,也没有一个只学一个项目的。”付师傅说,他也给小儿子报了兴趣班。一年下来,两个孩子在校外培训机构花费两三万元。
不少家长称,孩子考试成绩还未见提升,自己的钱包一下子瘪了下去。
为了让培训物有所值,在培训班的选择上,家长们也是煞费苦心。每到周末,他们就带着孩子往一个个培训班跑,约课、试听、与其他家长交流,在反复对比后,才给孩子报班。
当然,也有一些声誉较好的培训机构,想报名很难,甚至一位难求,需要家长早早抢报。一些“名师”更是炙手可热,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需要家长托关系才能参加培训。
这场竞赛无赢家
在阜城浙江商贸城一家培训机构内,家长往来不断,既有前来咨询报名的,也有等待孩子放学的。
“你家孩子报什么班?”“俺报了英语、数学,你报啥?”……交流中,大家谈论最多的永远都是培训、报班。一切与教育无关的话题,都提不起他们的兴趣。
“这是教育焦虑的典型表现。”谈及此事,阜阳某知名中学教师陶建强说,家长重视教育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走偏了路,以致对校外培训走火入魔似的迷恋,不仅违背了教育规律,更会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
在这种心态趋势下,校外培训变成了一场没有终点的竞赛。你补一门,我补两门;你学一个特长,我学两样特长;你报一个培训班,我两个培训班一起报。如此竞赛式地报班,结果必然是拼体力、拼精力、拼财力的消耗战,最后不会有赢家。
“且不说效果如何,如此情形愈演愈烈,只能累了孩子苦了家长。”陶建强说,即便这样,谁也不敢也不愿先停下来,家长认为谁先停下来谁吃亏。
颍州晚报记者 梅飞 实习生 陈苗苗/文 戴文学/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雪洁6月23日,对于阜城50024名高考考生来说,是一个花开结果的日子,十年寒窗苦读的成果在此日揭晓。开榜之后,填报志...
阜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