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山水意志与精神点亮的自然 —张士玉国画艺术浅析

颍州晚报 2018-06-12 04:54 大字

丁友星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张士玉的山水画,我一直看好。其首先是气韵生动、运笔灵活,写意与泼墨并用,显得灵动而质朴;其次是墨色飞扬,浓淡枯湿兼施,多喜重墨,显得深邃而笃厚。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山水画,已经证悟了自然山水的意志与精神。

闻法后的张士玉,若论其人,较之先前更趋于淡定平和;若论其画,较之先前更趋于静美祥宁,令我不禁想到王维的《鹿柴》诗。但过往的一切他却又似乎意犹未尽,恋恋不舍,便在自己的国画作品中找补一点记忆,大有动静争宠之象。于是,这一切又令我想到“理性主义的脆弱”。现实与自然往往总是肯定与否定的共生体。动是一种否定,静是一种肯定;动是一种非理性,静是一种理性。只有当动与静共生了、平衡了,艺术创作才有望去谈走向成熟,有望去谈走向深刻的象征。但艺术又不是加减法,甚至也不是乘除法,它是更高意义上的审美活动。张士玉似乎了悟到了这一点。

笛卡尔讲:“我思故我在。”作为一名有更高艺术追求的画家,张士玉不满足于对自我的崇拜。纵观其画,我已明显地感觉到他在悄悄地突破自我:一是在超验的信念上突破。他开始意识到山水绘画创作不仅仅只停留在山水具象上的浅层次笔墨表述,而应该打破“类”思维,用山水意志与精神去点亮它们,进而在外在山水的客观世界中,抽象出一个更加广阔的审美天地,供其艺术栖居。二是在超验的主体上突破。他同时也不满足于山水绘画创作仅仅只停留在主体性上的循环盘桓,而是主动地将主体性让位于山水意志与精神,进而在内在山水的主体性中,抽象出一个独立的艺术领域,供其审美栖居。通俗地讲,当张士玉站在山水环境与历史之外的时候,他能客观地审视到了山水意志与精神的存在;当他站在自我主体性之下,从外在客体中将自我分离出来的时候,他又能客观地审视到山水意志与精神的存在。结果,我发现:他的作品既站在山水之中,又站在山水之外,使山水成为他的审美对象,并用山水意志与精神将其点亮。因此,当山水意志与精神回到其中时,他又同时获得了应有的审美意义。

实质上,一切艺术家的艺术活动都有两种活动现象:一种是生命活动现象;另一种便是文化活动现象。仅此而言,众多艺术家都难逃平庸线的惩罚。张士玉明显地不想平庸。在作品中,他竭力以对象化赢得山水自然,又以非对象化赢得自我释放,并在文化之内开展对象化创造,同时又在文化之外开展非对象化创造,将被对象化破坏了山水自然与被非对象化破坏了文化传统,都统一到对象化的建设性的破坏与非对象化的破坏性的建设中去。世界是人类的唯一拥有。虽然我们一直以来都把无与伦比的力量与美,集中在我们的外在生活上,但艺术有时却需要将自我内在的渺小与丑揭露出来。这就不得不令艺术家们逼迫艺术,经常不断地粉碎“弱我”以加强“强我”,进而获得一种轻松愉快、简单流畅的平面生活。而张士玉却反其道而行之,以山水意志与精神来点亮他的绘画。为此,我以为:画如其人,人如其画。阜阳美术界应该多出张士玉这样的画家。因为多一个张士玉,就多一份正义,多一个敢说之士。

本版特邀主持:丁友星 手机:18955809123

新闻推荐

推动财政民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本报讯(记者任秉文)6月7日,全市财政民生工程工作会议召开,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军出席会议。会议宣读了《阜阳市人民政府关...

阜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