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爱心养老院 来了不想走

阜阳日报 2017-07-07 08:48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牛真子 通讯员 姚静伟 刘茂德/文 本报记者 穆可亮/摄     

许芝与生活在“连心感恩父母家园”的老人聊天。

这是一栋普通的民房,上下两层楼约240多平方米,前面有一个小院子。与普通居民家不同的是,这里生活着10位老人,还有三四位与他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服务人员。他们共同组建了“连心感恩父母家园”。这个大家庭位于颍州区西湖景区街道办事处梳妆村。7月4日上午,记者来到颍州西湖东侧的梳妆村,实地探访了这个不收任何费用的民办爱心养老院。

爱心建起这个家

在这个大家庭里养老生活,不收老人一分钱,这可能吗?采访之前,记者心中充满了疑惑,直到走进家园,疑团才慢慢解开。在这个农家小院里,家电、家具、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厨房里的米、面、油、蔬菜十分充足,完全像是一个小康之家的模样。

“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爱心人士无偿提供的。”家园发起人许芝告诉记者,多年来她坚持到敬老院做义工,一直都有组建免费养老院的念头,但由于没有经济支撑,这个愿望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能实现。

许芝原本是“雨花斋免费素食互助餐厅”的义工,她在服务过程中接触到许多爱心人士。得知她的想法后,爱心人士决定帮她实现这个心愿。于是,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一位爱心人士还将自己的房子提供出来供老人居住。2014年4月,“连心感恩父母家园”正式“开门”。从那以后,许芝便留在了家园里,与老人同吃同住,24小时看护服侍老人。

年过六旬的爱心人士王保侠看许芝一个人忙不过来,从2016年7月起便经常过来帮忙,后来索性自己也搬来居住,方便照顾老人。“家里人觉得我是在做好事,也都很支持我。”王保侠说。

“以前,这屋子是毛坯房,空荡荡的,现在啥都有了。”爱心人士夏女士告诉记者,“平时有啥需要,就会有爱心人士送来各种各样的生活物资和日常用品,过来陪伴老人,住在这里的老人不用为日常生活花销发愁。”

老人来了不想走

“这是给你打的菜,吃吧。”中午吃饭的时候,77岁的张文浩将满满一碗饭菜端给一位坐轮椅的老人,然后紧挨着坐下。“今天的茄子烧得不赖,你多吃点啊!”

“好,好,多吃点。”老人笑眯眯地说。

一张圆桌上围坐着10位老人一起吃饭,有说有笑。看着眼前这一幕,张文浩对记者说,“想当初,我还不愿意来呢;现在,赶我走我也不会走了!”

张文浩是颍泉区行流镇人,因患有慢性病,子女怕他自己在家有什么闪失,经过一番打听,便把他送到了家园来生活。“听说这里不收钱,我开始不相信,不收钱的话,条件会好吗?”但经过子女的劝说,张文浩还是来了。现在,许芝已经是他的“女儿”了。“孩子又想让我回家了,怕我住不惯,但我说啥也不想走了。这里就是家!”

根据家园里的日常生活作息表,张文浩的生活也变得规律起来,他改掉了以前爱打麻将的习惯,取而代之的是每天参加唱歌、运动、读报、看电影等文娱活动;加上每天吃得较为清淡,睡前用生姜水泡脚,让原本走几步路就气喘吁吁的张文浩,如今走路也不喘了,上楼也有劲儿了;原本天天都要吃很多药的,现在他也不怎么吃了。因为年轻时在村里做过文书,他便在这里当起了会计,记下爱心人士给家园的每一笔捐赠。“现在身体好了,我觉得自己还能做些事,为大家服务服务,而不是一个不能作贡献、只能依靠别人的老头子了。”张文浩说,“在这个家庭里,我们大家不管年纪多大,都是能做啥就做啥,互相帮助,也让咱们老年人的生活更有乐趣了。”

她想做得更好

“妹子,带我妈去医院检查回来后,她就一直说要回‘家\’。带她回老家,她不愿意;带她去我家吧,她也不想去。后来才知道,她说的‘家\’是你这里啊……”在许芝的微信聊天记录中有这样一段话,这是一位耄耋老人的女儿发给她的。这让许芝既感动又惭愧,惭愧的是因为老人年纪大了,而目前家园的医疗条件有限,她担心自己不能更好地照顾老人,还是婉拒了老人。

家园开办之初,还没有那么多老人,直至2014年,许芝被评为“阜阳好人”,她和家园的故事才被更多的人所知晓。许多家庭困难的老人慕名前来,还有一些爱心人士送来了孤寡老人和流浪老人。目前,家园里6间屋子已全部住满。“我们也想接纳更多的老人,但目前条件不允许,空间比较狭小,所以也一直在寻找更合适的房屋。”许芝告诉记者,目前他们看中了颍泉区周棚街道办事处一处闲置的敬老院,空间比较宽敞,正在和当地沟通。“如果行的话,老人的居住环境就能得到很大改善,一些软硬件设施也能进一步完善了,可以更好地服务老人。”

新闻推荐

胡明莹到扶贫联系点走访调研

本报讯(记者牛真子)7月5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明莹率队到扶贫联系点颍州区马寨乡皮楼村走访调研。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司学龙陪同。在调研期间召开的座谈会上,皮楼村及驻村扶贫工作队负责同志介绍了该村...

阜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