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市民爱心接力 购买滞销黄桃

阜阳日报 2017-06-28 09:09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王雪洁/文 通讯员 王晨清/摄

6月21日,《阜阳日报》社会周刊刊发了一篇名为《万斤黄桃滞销期待你来采摘》的报道,聚焦了颍泉区伍明镇农业扶贫项目——子胥生态农业观光园黄桃滞销的困境,贫困农户的境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本报编辑记者的积极奔走下,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踊跃采购,果农的万斤黄桃被销售一空。

果农困境感同身受

“接到果农的热线求助后,我们立即前往颍泉区伍明镇,实地查看果农困境。”为农民解决现实困难,媒体人义不容辞。6月20日,编辑记者沿阜涡路驱车前往伍明,行至周棚街道办事处铁路桥附近,因道路施工,车流被导入乡村小路借道通行。村道狭窄,道路坑洼不平,导致十分拥堵。行至一处下穿铁路道口时,前方车辆撞到桥墩,动弹不得,道路被堵死。

“数月前,阜涡路全封闭施工,车流从村道借道,经常被堵,常常是1个小时不动步。”经常往返这段路的驾驶员李先生介绍。编辑记者的车辆未能幸免,在村道上堵了近1小时后,车辆才缓慢行进,不久折回阜涡路,赶到伍明。

在伍明镇子胥农业观光园,记者看到果农新种的黄桃。桃子熟透枝头,有些已经掉落,有些被鸟儿啄食,农户发愁,记者心忧。

“为了带动贫困户脱贫,去年我们引进了市场价值高的新品种——黄桃,精心打理,果子挂满枝头。可道路施工给我们销售带来实际困难,原来定位的观光采摘也无法实现。现在,看着桃子成熟,烂在地里,真心疼。”果农袁淮涛说。

记者在果园采访时留意到,黄桃已经成熟,如不及时采摘销售,三五天就要烂在地里。看着农民发愁的样子,记者感同身受。回到办公室,整理图文,当天,《万斤黄桃滞销期待你来采摘》的报道就上版,次日即见报。

“我们按照新闻规律,第一时间就刊发了求助报道。但总觉得,读者和市民不一定能反应这么快,即便想帮忙,没人呼吁号召,也很难付诸现实。“意识到这一问题后,编辑记者利用现代通讯便利,在熟悉的群内发布爱心采购倡议,呼吁大家积极行动起来,参与爱心采买,为农户解决现实困难。

反应最迅速的就是阜阳日报社的同仁们,大家在群内接龙报名,你1箱,我2箱……很快,接龙报名达百十人,认购了农户百余件合计800多斤黄桃。消息反馈给果农,果农十分感动,次日一大早,安排农民采摘、装箱,沿颍河大坝驱车将黄桃送到报社门口,开启了第一波助力果农销售黄桃的爱心行动。

热心市民纷纷购买

一边以实际行动爱心采购,另一边,本报的编辑记者还积极联络,帮助果农寻找更多商机。在编辑记者的引荐下,阜阳益爱志愿者协会、阜阳和谐路小学、育新小学、清河小学的老师和家长也加入到爱心采购中。另外,颍泉农商行、颍州区检察院、阜阳爱心公益志愿者协会等也充分调动爱心人士参与采买,律师、医生、城管、交警等各类群体纷纷参与爱心接力。

“在我们的运作下,阜城掀起一股爱心接力潮,数十个团体、近千人次参与到这场帮助果农爱心采购的接力行动中。短短5天时间,原本滞销的万余斤黄桃被销售一空。”参与组织联络的编辑马红云谈起社会爱心人士的积极参与,不无感慨:在这场爱心助力中,有人帮忙联系,有人登记协调,有人出力搬运,有人顺路代购……一个个温情的小片段不断上演:有人专程驱车前往采购点,就为了采购两箱献上一份心意;有人虽然不在阜阳,微信也要采购两箱,再安排人去领;有人等候到半夜,等订购的人去取,为的是避免鲜食黄桃过夜变质;有人素不相识,帮忙代购,一路驱车送到采购人手上;还有不少团体,组织人员去现场采摘……

“起初,我们并没有预测到能掀起这股爱心大采购,也并不确信能帮农民多少。只是因为感同身受,只是想为农民多尽一份力。做着做着,就吸引了更多更有力量的人加入到这场爱心接力中,帮助农民解决了现实困难,让我们每个参与奉献的人都很快乐。每个人小小的爱心,汇集在一起就成为大大的能量,助人脱困,令人感动。”马红云表示。

“感谢报社的编辑记者,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们的黄桃很可能就烂在地里,贫困户的积极性也会受挫。”果农袁淮涛告诉记者,在报社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协调下,他们目前正在与电商商讨合作协议,未来的销路将在网上打开,同时还会留一部分,供广大市民采摘。

新闻推荐

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皖北片) 现场咨询会在阜举行

近3万名考生和家长到场咨询,大数据等热门专业受追捧

阜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