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光盘”成习惯 打包不丢人

阜阳日报 2017-06-20 10:23 大字
本报讯(记者 任秉文)文明就餐,节约粮食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个人良好素质的体现。自2013年以来,“光盘”行动已在阜阳市开展了4年,随着“光盘”行动的深入开展,文明节俭用餐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

6月17日晚,市民王辉一家来到阜城双清路上的一家饭店就餐。只见饭店内张贴着“文明用餐、拒绝浪费”的海报,餐桌上摆放着文明用餐的公益广告。点餐时,服务员根据就餐的人数,推荐王辉点了4菜1汤,并提醒“不够再点”。晚餐过后,餐桌上还剩了一些菜肴,王辉喊来服务员打包并带回家中。

近日,记者走访阜城多家饭店发现,多数都提供免费打包服务,倡导市民养成文明节俭的就餐习惯。用餐结束后,将没有吃完的菜肴打包逐渐成为多数消费者的共识。“这些菜本来就是我花钱买的,吃不了,打包带走没什么丢人的。”王辉说,勤俭节约不仅仅是省钱的事,更是一种社会美德,没有必要为了排场多点菜,“现在都在提倡讲文明、树新风,我认为树立餐桌新风、杜绝浪费粮食是很有必要的。”

“前些年,有的人为了摆阔,点菜时不顾实际的多点,但现在很少了。”市民王杰说,吃多少、点多少逐渐成为了一种习惯。为了“节俭”,很多年轻人还通过网络团购一些价格实惠的套餐。

虽然“光盘”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记者采访中仍然发现一些地方、某些方面仍存在浪费现象,尤其是婚宴较为突出。“一张桌子坐10个人,连续上了20道菜,一大半都浪费了,很多菜都没有人伸过筷子。”几日前,市民何芹芹参加了一场婚礼,她告诉记者,相比较家庭就餐、朋友聚餐,喜宴堪称“舌尖上的浪费”重灾区,“在很多地方,喜宴不像朋友聚餐,一般讲究几个碟子几个盆,有吃的也要有看的。宴会结束后,宾客主动打包的也不多,若主家不打包,浪费的就比较多。”

除了喜宴,大排档的浪费也不容小觑。“每天晚上,来这里就餐的人都特别多,浪费的也不少,泔水车都要来拉好几趟。”在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附近,一名卖水果的商贩告诉记者,大学旁边的大排档、烧烤店特别多,不仅是大学生前来就餐,附近的市民也会过来,“一般两三个人都要点四五个菜,甚至更多,酒足饭饱后,主动打包的比较少。”

“应该说,这几年‘光盘\’行动的成效还是很明显的,文明就餐、剩菜打包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阜阳餐饮商会常务副会长王军严表示。但他也坦言,喜宴、大排档依然存在浪费现象,尤其是喜宴,浪费更甚,应该成为下一步整治的重点。“在省、市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行动中,餐饮行业也要‘讲文明、树新风\’。我们将持续号召餐饮从业者积极主动向顾客倡导‘光盘行动\’,摒弃摆阔、讲排场的不良习气,让勤俭节约真正成为每一个人的信仰。”

新闻推荐

大学生参军让青春出彩

本报记者 尚原野 实习生 邓美华 通讯员 刘枫/文 本报记者 穆可亮/摄

阜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