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座桥的期待

新安晚报 2016-11-18 00:00 大字

□阜阳李亚坤

乔迁新居一载之久,一直在规划中的解放北路泉河桥终于在翘望中开工了。机器隆隆的轰鸣像被风和空气过滤了,听着竟是那么异常的柔和、悦耳,与昔日楼上楼下装修生生挤入室内的噪音判若云泥,总是情不自禁地推开窗,满心欢喜地把轰鸣声迎进来。如果哪天未能听到那熟悉的声响,便会莫名地产生一丝失落,甚或陡然紧张起来。

有生以来,也算是见过、走过不少各式各样的桥了,长的短的大的小的,石的铁的木的竹的,包括从书里读过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桥,但似乎从未深情地期待过这样一座桥。

世上的桥何其多,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桥吧。在我眼里,这座新开工的泉河桥,却是独一无二的。

沈从文早年在北平教书时,喜欢上了他的学生张兆和,每天一封情书,甚至是一天数封,从不间断。他在其中一封求爱信中写道:“我看过很多地方的云,走过很多地方的桥,喝过很多地方的酒,但只爱过一个正当好年华的女子。”在我看来,沈从文写的这些后来被张兆和珍藏的情书,无异于构建了一座精美的桥,它通向张兆和柔软的内心,是心灵之桥,最终成就了一段传奇。

千百年来,桥、流水、人家,风声、橹声、水流声、叫卖声,尤其是脚踏在整齐而狭窄的石板街面上,发出的单纯的音响,那份自然对心灵的震动,是任谁也不能抵御的意境之美,但可惜那只存在于心旌摇曳的旅途中,而我不过仅仅是一个匆匆过客罢了。

卞之琳那首耳熟能详的《断章》: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诗人总是忧思而多情的,寥寥数笔,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抽象而富有哲理的画面。但作为凡夫俗子,走过年少轻狂,已不再沉湎于幻梦,而是更加认清并贴近现实了。譬如,想象不久的将来,当伫立自家高楼上眺望着妻子的身影从泉河桥上翩翩走过,我只会感到无比的踏实。因为,唯有身边的这座桥,才真正与我息息相关。

一座桥,一条路,一份牵挂。

我常开玩笑说,这桥简直就是为妻子修建的。这当然未免失之于可笑,但换个角度阐释,这种一厢情愿的美妙臆想又是那么合乎情理。仅举一例,有几次下班回来,特意去河畔的工地现场看看,对工人师傅总无端地生出亲近之感,还会散上几支烟,闲聊几句。从某种意义上说,那种关乎切身利益而掺杂功利色彩之说,也不必一概而论。我由此得出一个不是结论的结论:所谓的一厢情愿、自作多情,有时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其中的悲喜与他人无关紧要。

妻子在泉河对岸老城区内一所小学教书,虽说左右两侧不远处都有大桥通过,但往返却相当于绕过小半个城。由于乘公交还需要步行一段路才能到达学校,妻子和我商议,买辆小型电瓶车,这样也能节省精力和时间。我自然是赞同的,唯独担心她路上的安全,问她行吗?她当时的回答也含着犹豫,毕竟之前她从未骑过电瓶车,她是胆小的,而且身材娇小,城市里车流量又那么大,怕她出现闪失。

记得妻子第一次骑电瓶车上路,我亦步亦趋地小跑跟在车后,整个行程中比她还紧张。妻子倒反过来安慰我,没事,没事。其实我也清楚自己的反应有些“过”了,但却无力消除心理上的隐忧。到了一定的年龄,我发觉自己活得愈发谨小慎微,没出息了,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触动敏感的神经。于是渐渐明白,这个世界并没有那么广大,相反它是由你的感知能力所定义的……太多的答案不在外面的世界,而在你的内心里。一个难以回避的事实是,近几年,我越来越害怕突然接到乡下父母的电话,那种铃声乍起的心惊胆颤,和妻子偶尔下班晚了,迟迟未归,而引发的担忧是何其相似啊!

正如多次苦劝父母和我们一块儿生活,每天出门,我也反复叮嘱妻子骑慢点,车多人多时,就下来推着走。前者总说城里的消费太高,自己还能动,再缓缓;后者无一例外地回应,知道了,知道了。诸如此类的对话,因为重复上演,不厌其烦,犹如陈词滥调。而那些无法言说的背后,归根结底,终究隐藏的还是不放心!我相信,情系亲人在外的安危,是每个人心中最卑微的愿望,其分量却又往往超越一切。

接下来,关注桥的工程进度,成了我每天的功课。据报纸上公示的消息,这座大桥的桥梁和道路全长约1500米,对妻子来说,恰是家到学校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两年后将建成通行,她就能在桥上步行上下班,既安全又缓解了辛苦,可谓一举两得。我想,到那时我已然将父母成功地劝进城里住了。

一座桥,被赋予了一种情感,遂寄托成一种美好的期待,宛如行云流水般绵长。

新闻推荐

女青年遭三男子纠缠 交警见危相助 江勇 星级记者 刘海泉

星报讯9月14日上午,在阜阳交警支队四大队二中队,女青年李某向值班民警送来一面写有“警风高尚,见危相助”的锦旗,连声致谢。9月4日凌晨1时许,该四大队二中队民警戴伟带领协警员自西向东巡逻至105国道...

阜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一座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