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创新升级 深耕本土解难题 游仙区一站式农业服务中心见闻

绵阳日报 2020-06-11 07:38 大字

游仙区一站式农业服务中心

□胥洪林本报记者杜畅文/图

今年小春收割结束后,游仙区新罗农机专业合作社的20余名收割机手,首次离开家乡,跟着作物成熟线向北“迁徙”,目前已至安徽阜阳临泉地界。合作社负责人称,按照目前这样的农机发展趋势,再过两三年,游仙区将不需要外地收割机了。

作为浅山丘区的游仙,在大小两春收获季,单季需要约300台跨区域作业收割机。以往每到收获期,游仙大小道路两旁停满了悬挂外地牌照的收割机转运车,造成道路拥堵不说,农户在雇收割机时还屡受挑剔,“路远的不去,地块小的不去,地块湿的不去”……近两年,不少农户发现,外地转运车出现的频次越来越少,“本地车”服务的面积越来越大,这一切,都源于游仙区农机管理的不断创新升级。

坐落于魏城镇绵梓路旁的一站式农业服务中心,成立于2014年6月,占地31亩,目前已建成农机、农资、农技、农能、农信、农业保险六大综合服务平台,软硬件设施齐备,各类管理技术服务人员30余名,服务范围覆盖全区及绵阳市各县市区。

农机服务,是该中心主要职能职责,中心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原则,引入绵阳一站式农业有限公司驻点服务,并在驻点公司引领下,成立游仙新罗农机专业合作社。

通过强化农机专业技能培训、落实落细农机购置专项补贴、引入金融机构(信用社)合作购机等服务,游仙农机覆盖率逐年上升。截至目前,该区共拥有各类农业机械62498台(套),各类种植业机具35809台(套),农机驾驶操作持证人员1462人。

在一站式农业服务中心内设的农业机械跨区作业应急调度指挥中心内,记者看到,游仙本地和外地跨区域作业的农用机械,其移动轨迹、作业地块、作业面积等数据在平台上都可以清晰看到,工作人员依据服务距离向各农机操作手发出调度指令。

“2016年以前,每年收获季节大量外地收割机涌入,乱停乱放影响环境。”新罗农机合作社负责人罗彩元告诉记者,同时,外地收割机手追逐效益,只收容易收割的地块,给本地农户带来极大困扰。

2016年,游仙区成立农业机械跨区作业应急调度指挥中心,将所有入境游仙的农业机械进行统一调度管理,通过对外来作业的农业机具和机主一律规范管理,由指挥中心统一调配使用,并由机主组成跨区作业队伍,进一步规范了农机作业市场,稳定了收割价格,避免了过去价格高、等机具、乱收费等情况发生,为人民群众带来了实惠,农户每亩收割成本从之前的120元下降至80元。2016年以来,通过社会化服务和专合社的管理平台,集中为游仙农户收割达6万余亩,节约成本180余万元。

在创新农机管理的同时,游仙区狠抓农机安全工作。2017年游仙区成功创建全省“平安农机”示范区、2018年成功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区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胥洪林(原区农机监理站站长)荣获2019年全国农机安全监理示范“岗位标兵”称号。

游仙区农机管理工作不断推陈出新,前不久,这里建成了全省首个农业机械报废拆解回收试点,探索开展农机报废回收工作。

新闻推荐

庐临互派干部人才27名助推区域协同发展

本报讯4月24日,2020年度临泉县第一批干部人才赴庐阳区交流学习对接会召开,标志着今年两地人才交流互派工作正式启动,也...

临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临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