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大美阜阳建设的动人乐章 阜阳日报“新春走基层”主题采访活动剪影
本报记者 冯启俊 杨燕 任秉文 走乡村、进企业,入农家、访工地……1月下旬以来,阜阳日报组织多路记者深入基层一线,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聚焦人民群众的奋斗和梦想,推出一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报道,展现了颍淮大地新时代新气象,和全市人民一起见证现代化大美阜阳建设的生动实践。
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们总是如约踏上“新春走基层”的路途,用脚板去丈量、去贴近,用笔墨去记录、去领悟。2019年新春,当灯火璀璨、万家团圆的时刻,很多新闻工作者舍弃了与家人难得的团聚机会,奔走在基层一线,聚焦生活,记录时代,用一篇篇鲜活的报道,呈现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一个个动人的笑容,一帧帧温暖人心、昂扬向上的新气象。
每年春运,阜阳300万农民工总是牵动着社会的目光。本报记者杨静文跟随“接您回家”专列、记录了众多农民工奔跑、追梦、奋斗的故事。1月28日凌晨5点多,从温州火车站始发的K5622次专列经过长达16个半小时的行驶,跨越1098公里,载着近千名阜阳籍务工人员抵达阜阳站。杨静文一路与返乡务工人员倾心交流,用心记录报道着那些平凡人的希望和信心。
连日来,记者们新春走基层,把笔触、镜头对准基层一线的普通劳动者,见证了太多的感动和温暖。“春节前后的基层采访,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村民参与家乡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记者杨燕说,2月3日,临泉县谭棚镇郭大自然村村民自发举行了一场公益筹资大会,收到的16.3万元捐款将被用于改善村里的排污设施、建设健身公园;年后的采访中,又看到临泉县吕寨镇陈小寨村有13个自然村主干道完成了亮化,而且这项便民工程是在外出务工返乡的年轻人在小年前后捐款实施,并在腊月二十八晚间全部亮了起来。“不少村民表示,看到家乡变化这么大都非常高兴,也想为家乡做点贡献。”
春节前后是记者最忙碌的日子,但并未挡住我们走基层的脚步,因为我们知道,唯有扎根基层,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成长动力,才能使得我们的报道更接地气、更动人。
“节前各种事情繁琐,能够遇到下基层的机会,对于我来说,再好不过了。”己亥年春节到来前第三天,本报记者任秉文来到颍州区王店镇韩寨村,采访村里的土地入股分红发放仪式。“以前只听说外地有土地入股,村民可以享受分红,从来没有想到好事会落到我们头上”“土地入股之后,俺们就不用在家种地了,外出打工或者就近到工厂里去上班,又能挣一份工资”……主持人在台上发放现金,村民们在台下讨论着未来,热热闹闹的会议室里,满是希望、满是憧憬,记者分明感受到这些希望、憧憬就像幼苗一样,待到春暖花开,一定会沐浴着阳光、尽情地成长。
《孝心村里生活美》《火车“拉风人”累并坚守着》《脱贫村办公司》《王楼村里好乡风》《过个环保节俭年》《铆足干劲开新篇》……一个月来,本报《新春走基层》栏目陆续刊发了记者深入工厂车间、村组农户、田间地头采写的鲜活新闻,聚焦阜阳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讲述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故事,展现新时代的新风尚、新气象。
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行走基层,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基层群众的暖心故事,更感受到了一股澎湃涌动的力量,干部群众聚力建设大美阜阳的信心和激情。春节刚过,浓浓的年味还未完全褪去,阜阳市不少企业便第一时间复工生产,开足马力赶订单、拓市场,一大批重点项目也陆续复工,投入紧张忙碌的新年生产建设之中。记者来到颍东区的猛牛食品生产车间、颍泉区的智磁新材料建设工地,企业家、一线生产工人对新年发展的谋划和展望,传递出满满的信心和播种未来的责任。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我们沐浴着春风,行走在颍淮大地,将不断把沾着泥土、带着露珠的故事见诸报端,为新时代留下生动的剪影。
新闻推荐
踏上被春雪粉刷一新的湖边小路,向大明湖的东南岸走去,秋柳园便映入眼帘。与秋柳园一起迎接游客的,是一座清代人物雕...
临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