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祯:秋柳园里赏“雪后千峰半入城”

济南时报 2019-02-23 14:12 大字

踏上被春雪粉刷一新的湖边小路,向大明湖的东南岸走去,秋柳园便映入眼帘。与秋柳园一起迎接游客的,是一座清代人物雕像,雕像名叫王士祯。王士祯在清代文坛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虽然祖籍并不是济南,他却常称自己是济南人。我们猜想,可能是这方热土留下了诗人最具惬意、最富诗情的时光。

或许是缘分使然,王士祯颇有名气的一首诗,正好描绘了当下时节的济南。在题为《初春济南作》里,诗人写到:“山郡逢春复乍晴,陂塘分出几泉清?郭边万户皆临水,雪后千峰半入城。”诗中开篇的“山郡”即指多山的济南,“陂塘”特指大明湖,“郭边”即城下,“半入城”的意思就更生动了,千佛山的位置在当时算南郊,山色倒映在城中的大明湖,即为“半入城”。记者猜想,济南的初春时常阴晴多变,前脚还是阴天呢,后脚诗人来到大明湖时又放晴了,阳光就像给泉水涂了一层清亮的颜色。千万户临泉而生的人家,忙中偷闲与诗人一样,在春雪过后欣赏着千佛山映入大明湖中。短短28个字,却是一幅赏心悦目的画面!

如果怀揣这样的代入感穿越到清朝初期,就能感觉到令王士祯名扬天下的不止他的才情。出身宦官家庭的他,用如今的词形容就是一位“学霸”。顺治七年(1650年),16岁时应童子试,连得县、府、道第一;之后参加乡试、会试皆榜上有名。就在考取功名的岁月里,王士祯在23岁时游历济南,邀请济南文坛名士集会于大明湖水面亭上,即景赋秋柳诗四首,此诗传开,大江南北一时和作者甚多,时称“秋柳诗社”,这就是现在大明湖秋柳园的前身。第二年的戊戌科补殿试,王士祯即以三甲三十六名的成绩考中进士。从此开始了政途生涯。

穿越到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此时的王士祯已是一位古稀老人。这在古代算得上高寿了,我们想象此时的王士祯可能已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了。事实是,这一年,他封为刑部尚书,官至一品大元,成了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的大臣。之后不久,他因受牵连被革职回乡。又在去世前的一年,因为康熙帝眷念旧臣,特诏官复原职。70岁高龄能当上一品大元,被罢免之后还能官复原职,可见王士祯在康熙心中的地位。

(舜网记者常雪芳/撰稿 商晓莉/手绘)

本期“济南故事”小结:

清诗盟主王士祯,满腹才情寄泉水;济南三王名天下,秋柳园里忆佳话。

新闻推荐

820.7万!去年阜阳常住人口全省第一

颍州晚报讯(记者汪乐意)近日,省统计局发布《2018年安徽省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201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323.6万...

临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