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泉县广泛开展系列教育培训活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主动性不断增强 “志智双扶”添活力

阜阳日报 2019-02-22 10:00 大字

本报记者 杨燕 通讯员 刘坤明 韦玮 侯洪景 自去年12月底拿到村干部送去的“光荣脱贫证”,临泉县黄岭镇侉子营村村民陈思成每天都乐呵呵的。

“贫困不光荣,脱贫致富才是真本事。”陈思成告诉记者,因多年前的一次意外事故,他失去了一条腿,一直靠媳妇打理几亩地艰难度日。2015年,他被村里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的帽子”戴着,让他觉得丢人,每次帮扶干部上门他总躲着不见。后来,看着其他贫困户在大家的帮助下发展了产业,他也想凭着双手增收脱贫。

帮扶干部在走访中得知陈思成有下粉丝的手艺,便建议他给别人代加工红薯粉丝。一开始,陈思成还觉得现在农村加工粉丝的少了,不愿意干。后来,在帮扶干部的多次劝说下,陈思成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干起了代加工粉丝的活。“没想到,一个多月就挣了近2000块钱。”陈思成告诉记者,得知自己种红薯加工粉丝利润不错,2017年春季,他在自家地里试种了1亩多红薯。帮扶干部担心他没有种植技术,还专门为他请来专家。“到年底一算,用自己种的红薯加工粉丝,一亩地能多收入2000多块钱。”

2018年,陈思成又流转了亲戚家的几亩地,种了7亩红薯。当年,除去窖的红薯种,他加工了1500斤粉丝,200斤粉皮,还有几千斤粉面。“到目前为止,粉丝卖了1000多斤,粉皮卖了一半,粉面子卖了1300斤。”陈思成笑着告诉记者,去年能脱贫,都是帮扶干部给他谋划得好,相信以后的生活会越过越红火。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临泉县充分发挥村级文化广场和图书室等文化阵地作用,广泛开展扶志、扶智教育培训和文艺创作、文体活动,并围绕脱贫攻坚创作编排相关文艺作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调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开展“脱贫光荣户”及勤劳致富表彰活动等,通过树典型、评先进,激发贫困户的进取心。

此外,临泉县还按照“村民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积极组织人社部门与皖北职业技术学校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活动,向贫困群众传授实用技术,让贫困户真正掌握发家致富本领。如,姜寨镇贫困户于留青依靠种植花卉,摘掉了贫困帽;长官镇袁庄贫困户张雪拿到育婴师证,已成为某家政公司的培训师,月收入4000多元;单桥镇郭寨村的郭兴成通过到蔬菜瓜果种植基地上班脱了贫,今年准备自己干……

2018年,临泉县有2820名贫困人员分别接受种养殖、汽车驾驶和家政服务培训,达到了培训一个人、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个家庭的效果。

“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必须要‘志智双扶’,激发活力,形成合力,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穷的土壤,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临泉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志智双扶”力度,努力带动更多贫困户增收。

新闻推荐

丈夫施家暴,法律来撑腰

颍州晚报讯(通讯员程成)近日,女子牛某哭着来到临泉县公安局杨桥派出所报警。这是怎么回事?事情还要从之前牛某一家三口走亲戚...

临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临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