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毛笔故宫涨粉

阜阳日报 2019-02-22 09:24 大字

本报记者 杨燕 通讯员 杜建龙 从“中华老字号故宫过大年展”撤展回到家乡,临泉县龙笔笔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赵华山顾不上休息,就忙着给北京的客户发货。这不,刚给北京师范大学发走500支毛笔,就又接到了故宫修复师定制小号勾线笔的订单。“这些订单都得益于今年过年期间我们的毛笔能在故宫里展出。”赵华山说。 带着龙笔去故宫过年

从2018年12月份接到省商务厅赴北京参加“中华老字号故宫过大年展”的通知,赵华山就着手准备,一边思考哪些笔能展示临泉毛笔的特色和制作水平,一边要备足普通毛笔供大家选购。

1月28日至2月10日,“中华老字号故宫过大年展”在故宫博物院慈宁宫花园、慈宁门外广场以及隆宗门外广场举办。这场展会,汇聚了来自北京、安徽、吉林等10个省(市)的145家老字号企业,其中有三家毛笔参展企业,来自临泉的曹如章、北谭(毛笔)就是其中一家。

“很荣幸能作为安徽省唯一一家毛笔企业到故宫去展览。”赵华山说,他们不仅带去了常用的毛笔,还带去了不少套盒及一支有故事的龙笔。

说起这支龙笔,不得不提曹如章——赵华山的外公。1992年,曹如章将精心制作的一支龙笔托参加党的十四大的安徽省代表团带给了邓小平。“我们这次带去的龙笔,是外公于2000年按照之前那支笔一比一复制的。”赵华山告诉记者,龙笔由14支小篆组合而成,中间有3支,四周有11支,制作非常精美。

“这支龙笔不仅有历史意义,也能代表我们临泉400多年的毛笔制作水平。”赵华山说,龙笔上的每一根须都是精选羊脖颈上一撮毛中的极品,又因为龙笔口径大用料多,外公从一斤多羊毛中才制作出这支好笔。 传承文化收获多

“真没想到,我们的毛笔会如此受欢迎。”赵华山告诉记者,展会期间,他们实现销售额13万余元,添加了精准客户群600多个,同时三联书店负责人还主动腾出货架让他们上货近6万支毛笔。

临泉毛笔不仅深受游客喜欢,还受到专家赞誉。展会期间,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多次来到展台前推介,称赞临泉毛笔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人看了爱不释手。

除此之外,故宫的文物修复师也在买了几支小勾线笔之后,又来询问能否再把笔做小点。原来,这些修复师在修复古画时,多是添一下眉毛、衣纹之类的小细节,对笔的要求很高,既要小巧,又要有弹性、能聚锋。当得知赵华山的企业可以制作这种笔后,修复师立马与他交换了微信号,还介绍了不少朋友加他。

“这次活动不仅扩大了临泉毛笔的影响力,也提升了我们企业的知名度。”赵华山说,展览结束,他们之前托运的三大箱产品全部售罄。

赵华山说,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传承难的问题,临泉毛笔制作工艺达128道,每一道都需要制作者静下心来学习,而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这活既苦又累,比不上外出打工来钱快,但此次在故宫展出,看到全国各地的游客对临泉毛笔的喜欢,也提振了他继续将毛笔制作传承下去的信心。

和其他非遗传承人一样,赵华山也在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工作。赵华山说,最近他正在对毛笔制作工艺进行规范,将以前生产一支笔全靠经验手感的东西,通过量化,让来学习的人更好上手,如统一一支笔固定的口径,出锋的长短,让初学者不再觉得无确定性。

新闻推荐

K1068次列车,一路播撒威海情

娘俩走散乘警助力促团圆威海新闻网2月18日讯(记者赵树一通讯员王明军)2月15日,河南永城的梁女士与女儿走散,在汉口火车站站前...

临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