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村议民生入户访实情
本报记者 真子 讯员 子奎 又是一个走访日,一个无休的周末。早上7点不到,临泉县杨桥镇水利站长、朱腰庄村包村干部孙宁便来到了村里,为一天的走访做准备。本以为自己会是第一个到村,没想到县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已全部到齐,正在吃早饭。大馍搭配酱豆、一碗白米粥,大家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一边开着玩笑:“昨晚睡觉,和蚊子聊了一宿呢!”
“今天走访的主要对象,就是贫困户之外的‘十类重点人群\’,看看有没有应纳入贫困系统而未纳入的。”这是临泉县脱贫攻坚“百日行动”的主要内容之一。简单地碰个头,交代一下走访任务,参加走访的县、镇、村16名干部就分成4组,进村走访。
上午9点左右,孙宁和两名县驻村工作组的同志、一名村干部,徒步来到拥有1500多人口的冷楼村。该村有4个村民组,在方圆一带也是个有名的大村。“走访之前,我们虽然做足了功课,但也有一些担心。”孙宁说,冷楼村村民姓氏有50多个,加上该村有互通婚姻的习俗,就形成了十几个宗族,群众工作不容易开展。
按照事先计划,孙宁一行首先来到50多岁的李启芝家中。李启芝的丈夫去世几年了,她身体也不好,但村里并未将她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此,她一直对村干部心怀不满,并常就此事四处反映。“您家有困难,可以跟我们讲,我们尽量帮您解决。但要纳入贫困户,是有政策规定的,咱不能违反。”详细了解情况后,孙宁便坐下来和李启芝唠家常,向她宣传扶贫政策,告诉她纳入贫困户的必要条件和程序。“您现在和儿子、儿媳一起住,他们又在外打工,一年的人均收入已经超过政策规定的贫困标准了,所以您只要安安心心把日子过好就行了。”
“俺之前就是想不通、不理解,想争口气。俺不是不能干活,还有儿有女,你们跟俺讲的,俺也懂了,以后把日子过好,在家享儿女的福比啥都强。”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老人最终明白了没被纳入贫困户的原因。
“出了李启芝的家,我心里是挺自责的。想到走访之前,还担心老人不理解,做不好她的思想工作。其实,老人并不糊涂,或许是我们想太多了,工作方法还是要不断改进。”孙宁说。
接着,孙宁一行又来到同村的李启友家。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破旧的房屋和屋内简单的陈设,看到这些,孙宁一阵心酸:“老人今年70多岁了,老伴还患有精神疾病。也是因为不符合政策,我们没有把他家列入贫困户,一直担心他有怨言。”
令孙宁没想到的是,知道他们的来意后,老人先说了起来:“你们放心吧,以前村里见俺家里困难,给了不少帮助。现在,俺几个孩子都大了,都有工作了,没钱花可以跟他们要。再说了,俺去年喂了一头牛,卖了七八千呢;还有二亩地,足够俺老两口花了。”末了,老人又说:“俺是老党员,又是退伍军人,俺得带个头,还是把党的好政策留给真正需要的人吧!”
结束了上午的走访,简单在食堂吃点面条,孙宁一组四人又回到了冷楼村,与群众商量村里修建巷道的事,接着又走访了两户低保户。一天下来,孙宁感触颇深:“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方法。但通过这次走访,我发现自己之前与群众联系得还是太少,对群众了解得不够深入,这还是因为怕触及到一些矛盾,怕群众抱怨。但实际上,真正走进群众家,与他们心贴心地聊,他们还是很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的。我想,只要我们干部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真正为群众着想,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深入群众中去,包括脱贫攻坚在内的所有工作都会顺利开展下去。”
新闻推荐
韦韧李娟,出生于亳州,现在临泉县从事坠子表演艺术。李娟从小受叔叔影响,学习琴书,她十多岁时,即初生牛犊不怕虎,大胆走上舞台,并...
临泉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临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