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脱贫路上携手同行

阜阳日报 2017-10-22 10:18 大字

阜阳市将镇村干部进村入户核查作为常态化工作,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特约摄影王东军

本报记者郭晓林 实习生 万琳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大扶贫格局”。使命如山,号角催阵,心齐力合。新一轮扶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阜阳市一直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在临泉县长官镇王营村扶贫车间,自小罹患脑瘫的村民赵龙,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能自食其力,“每天在这里编织藤条,月收入有1000多块钱,不仅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还实现了自我价值。”据了解,该扶贫车间由安徽省孟府家手工艺公司提供原材料和工资报酬,王营村提供场地,为当地近百名贫困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

目前,全市已建成村级就业扶贫车间514个,辐射带动上万人就业。随着扶贫车间数量不断增多,村村有车间的局面正日渐形成,真正把岗位送到了贫困户家门口。

政企联手搞项目,让贫困群众通过自身努力脱贫致富,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投身扶贫事业,催生出更多扶贫项目。今年上半年,全市工商联系统参与帮扶企业274家,入驻扶贫车间31个,企业实施项目407个,投入资金2.12亿元,帮扶贫困村244个,帮扶贫困人口3.7万余人。全市316家非公企业与254个贫困村结对共建,大多数是采取产业扶贫模式,共投入公益帮扶资金1118万元,就业帮扶资金721万元,产业帮扶资金3.95亿元。

为构建好大扶贫工作格局,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市工商联、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纷纷行动,开展“百企帮百村”、“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巾帼脱贫行动”等活动,动员社会各界投身脱贫攻坚战。

在扶贫开发由政府主体到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转变过程中,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仍需要党内力量组织起来,引导各级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脱贫攻坚中,在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发挥积极作用。

今年,阜阳市从120余家市直和61家中央、省驻阜单位选派的全市第七批驻村帮扶干部,重点帮扶未出列的贫困村。目前,全市已实现516个贫困村“第一书记”全部覆盖,2000余名优秀干部驻村帮扶,非贫困村“两委”也至少配备了1名扶贫专干,全面完成向贫困宣战的总集结。

2016年,阜阳市有169个贫困村、17.8万人成功脱贫,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任务。今年,市委市政府向省委省政府立下军令状,承诺如期实现170个贫困村出列、19.2万人脱贫的目标。当前,全市上下把脱贫攻坚作为最重要责任,形成大扶贫格局,合力拔穷根。到2020年,阜阳市将实现24.9万贫困户、64.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

新闻推荐

临泉县多途径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废弃物变成“香饽饽”

本报记者杨燕通讯员李东星一台台装满玉米秸秆的农用车排起了长龙,数十台粉碎机机声隆隆,长长的玉米秸秆被送进机器,瞬间被打得粉碎……这是记者日前在位于临泉县关庙镇的秋实草业(阜阳)有限公司秸秆收...

临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临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