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搬”出幸福新生活

阜阳日报 2017-06-16 09:20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杨燕 通讯员 王子娟

搬出居住了大半辈子的防洪坝,临泉县陶老乡南天门行政村肖公庙自然村村民李全福,没有丝毫不舍。放下饭碗,扛出水泥、沙子,兑着水在大门外的水泥地上和开了。门口小菜园和水泥路之间的一道防护坡,在他手底下,也就半顿饭的工夫。

“下雨天,这道坡能防止菜园的土冲出来。”正准备将干活的工具拿进院里,5岁的小孙子跑了出来:“我刚才在电话里给爸爸妈妈说了,这一片就数咱们家的楼最漂亮,他们要回来看呢。”一句稚嫩的话,让李全福笑了。

搬进现在所处的南天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前,李全福一家很少这么高兴。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在肖公庙村,这个理却行不通。今年之前,李全福一家住在洪河堤坝上,和不少困难村民一样,一处破旧的小瓦房,几亩薄地,再加上零碎的建筑活,维系着全家人的生计。早几年,儿子到杭州打工,在当地结了婚。挺着大肚子的儿媳一进门,全家就犯了愁:家里生活条件差,交通也不方便,最现实的是,小孙子出生后可能连住都住不开。

李全福也想为儿子在稍微好点的位置盖套房,可建一套最少也得近十万块钱,这对他来说并不是个小数目,“再说,搬走了,以后靠啥过日子呢?”

让李全福犯难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去年,临泉县全面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洪河堤坝的早里村、南天门村、徐大村、桃花村、艾西村被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范围。根据家庭实际状况,李全福一家在南天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分到一套100平方米和一套50平方米的房子。当天晚上,李全福兴奋得一夜没合眼。

前不久,领到钥匙的李全福,专门挑了个好日子,带着小孙子搬进了新家。这处宽敞的两层小楼,水电路全通,在新铺地板的映衬下,显得非常明亮,屋顶装上了光伏电板,院里还开辟了一处小菜园。新家附近建有幼儿园,小孙子也得以就近入学。

为了让群众在搬迁之后“稳得住、能致富”,当地设置了社区保洁、保安、森林抚育、光伏管护等多类公益性岗位,既实现了群众自我管理,又为就业贫困户每月增加了1000多元的收入。当地居民陶仁红2012年在南天门村流转10亩地种植葡萄,这两年效益挺好。今年,他在政策扶持下,将流转土地面积扩大到280余亩,成立了南天门水果种植合作社。现在,李全福等60多名贫困户已进入合作社务工,每月至少增收1000多元。

日前,村干部又告诉李全福,安置点附近马上还要建设一个不小于500平方米的标准化扶贫车间,建成后,像他这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只要经过政府组织的免费技能培训,就能进入车间就业,收入可能比现在还要高。

李全福文化水平不高,对扶贫车间没有什么概念,但他知道:搬出坝子,好日子才开了头。

新闻推荐

法院录错信息男子误上失信黑名单注册不了公司 买不了飞机票 贷款也批不下来

注册不了公司 买不了飞机票 贷款也批不下来

临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