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调结构 跟着市场走
[摘要]本报通讯员 刘子奎 文/摄
临泉县杨桥镇新安社区居民张锋创办了鑫锋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220亩土地种植黄桃。图为张锋在果园里为挂果过多的桃树疏果。
近两年来,持续低迷的粮价影响了不少种粮大户的积极性。眼下,夏收已近尾声,夏种正紧张进行中,农民朋友和种粮大户如何通过调整种植结构,让土地产出更大的效益?带着这个问题,笔者日前在临泉县杨桥镇做了走访调查。
调整种植结构 做到人无我有
近年来,位于杨桥镇后郭寨村的荣盛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先后在本村、新安社区流转450亩耕地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和草莓、中药材等经济作物。
“说实话,这两年粮价偏低,加之小麦、玉米因病虫害和灾害性天气产量不高,我种的200多亩粮食作物除去化肥种子农药及人工成本外,基本上不挣钱。”5月31日上午,荣盛合作社负责人郭玉华告诉笔者,“好在,我选择两条腿走路的办法,拿出一半的流转土地种植经济效益较好的草莓、中药材等,弥补种粮亏空后,还略有盈余。”
“这二年,小麦、玉米价格低不说,还不好卖。因此,要想从土地里要效益,必须调结构,敢出新。”郭玉华指着一片尚未完全成熟的小麦说,“这块小麦收割后,我计划拿出100亩土地,试种黑水稻、黑玉米、黑芝麻、黑花生、黑豆子,在‘黑\’字上出奇招、做文章,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据了解,郭玉华计划种植的50亩黑水稻,是采取订单模式引进的。黑水稻属旱栽作物,生长周期和夏玉米一样。单产1500至2000斤,订单价格每市斤2.2元,远比种植玉米效益好得多。
郭玉华告诉笔者,他去年种植的黑芝麻,单产和当地种植的白芝麻差不多,一般亩产在200至300斤左右;但是,黑芝麻价格每市斤至少比白芝麻高3元。黑玉米、黑芝麻、黑花生、黑大豆在当地因为稀少,不仅好卖,而且价格也比同类作物高出很多。
流转土地种蔬菜 带领乡亲同致富
在天津做家电批发生意多年的孔庄村村民张士锦,三年前回乡注册成立了临泉县泉河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先后投资600余万元从事畜牧水产养殖。从去年开始,公司业务逐渐向流转土地、种植时令蔬菜拓展。
“今年,我公司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从孔庄村张台自然村流转了200亩土地,种植芹菜、黄瓜、萝卜、豆角等大棚蔬菜。”泉河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士锦告诉笔者,“目前,与农户的土地租赁协议已全部签订,待小麦收割后,就会组织施工,预计二三个月后,新鲜的蔬菜就能上市。”
据了解,种植一亩大棚蔬菜投资约5000元左右,年净收益达2000元以上,比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增收一到二倍。
“把土地租赁给合作社,是件双赢的好事。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户,可一门心思到外地经商或者务工,庄稼季也不用再来回折腾、操心收种了。”孔庄村村民、建档立卡贫困户张素芝对笔者说,“就拿我来说吧,俺把自家的4亩承包地租给张士锦的公司后,公司每月付我2000元工资,让我在公司打工,一年下来工资收入大概2万元,可以抵上种30亩土地的收益,划算得很。”
政府鼓励调结构 支持企业参与扶贫
据了解,为鼓励工商资本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资发展现代农业、吸纳更多的贫困户就地就业增收,杨桥镇政府按30%的工资比例奖补用工企业。也就是说,泉河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每月支付给张素芝2000元的工资,公司可以得到当地政府600元的奖补。
“其实,我要是想多挣钱的话,根本不会投资农业。”泉河湾法人代表张士锦坦言,“我投资创办公司的初衷,就是想改变农村传统种植模式,让土地多产出,帮助父老乡亲多挣些钱,带领大家走共同致富的路子。”
据了解,杨桥镇今年夏收小麦面积约7万亩,通过鼓励土地流转、调整种植结构,全镇玉米、大豆等夏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有所减少,新增中药材、瓜果蔬菜、高效农业、经果林种植面积近5000亩。二冯、宁大、腾庄、段寨等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中药材、生姜种植专业村。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杨静文 通讯员 李森
临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