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公司种植娃娃菜 吸收贫困户就业

阜阳日报 2016-12-12 11:02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杨燕 实习生 周敏

一般情况下,蔬菜都是按斤卖,而临泉县一家合作社生产的娃娃菜是按棵卖。这样的新鲜事发生在这个县谭棚镇东张营村。

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谭棚镇东张营村郝桥自然村的磊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只见大棚里的娃娃菜翠绿白皙,长势喜人,村民吴秀英和几个工人正在采收娃娃菜,随即打包、装袋、运出棚外……

“现在已进入冬季,吃火锅的多,娃娃菜最受欢迎了。”吴秀英一边剥掉娃娃菜外面的叶子,一边告诉记者,“我们得赶紧让这些娃娃菜上市,争取卖个好价钱。”

好好的娃娃菜叶子为啥要剥掉呢?吴秀英笑着说,刚开始也不舍得剥掉,可是老板说,娃娃菜就要吃里面最嫩的芯,不剥外边的叶子只能按斤卖,如果剥掉了外叶,这不足1斤重的娃娃菜就能按8毛钱一棵的批发价对外销售。

磊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曹磊告诉记者,一亩地大约种了棵娃娃菜,按照现在的批发价,一亩地能收入元,除去元的成本,天的种植时间能获得元的纯收益,比种植传统作物收益高得多。

今年岁的曹磊之前从事蔬菜批发生意,手里掌握了不少销售渠道,赶上现在家乡政府出台鼓励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扶持政策,他决定返乡创业。年3月,曹磊以每亩元的价格流转了东张营村的亩耕地,投资多万元建设了个蔬菜大棚。

曹磊考察发现,大规模种植娃娃菜的在阜阳还不多;而且,娃娃菜种植技术含量不高,具有周期短、见效快、收入高的特点,曹磊决定在个大棚里全部种上娃娃菜。当年,娃娃菜就获得了丰收,更加坚定了他继续种植的信心。

曹磊的规模种植带动了当地农民就近就业。因为大棚里需要劳动力,曹磊主动找到村干部,联系周边的贫困户到他的大棚里打工。目前,已经吸纳了周边个贫困户的人在公司务工。

“我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在合作社打工,每天能挣到差不多块钱,还能照顾孙子。”在大棚里包装娃娃菜的贫困户李爱英告诉记者,因为他的左手有些不灵活,妻子也患有慢性病,家里的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东张营村建了这个规模种植基地后,像他这种无法出门打工的人在家门口找到了就近就业的工作。

“曹老板人好,让我到他的大棚里打工,如果我学会了娃娃菜的种植技术,他答应给我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让我自己单干。”李爱英告诉记者,经过一年多的打工学习,他已经掌握了娃娃菜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放风等种植、管理技术。这段时间,曹磊正在帮他联系钢架大棚的销售商,很快他就要建设自家的大棚了。

“有了曹磊提供的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相信自己能尽快脱掉这顶贫困户的帽子。”李爱英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上,谭棚镇政府除了引导农户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农民多元化种植,及时在种植技术、田间管理、销售途径等方面给予规范指导外,还积极招商引资,鼓励企业采取“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推广订单农业发展。

曹磊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扩大种植基地规模,通过技术推广培训、合作加盟、带动就业的方式助力本地扶贫攻坚,让更多的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关爱礼包温暖留守儿童

本报记者 王雪洁 文/摄

临泉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临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