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先行区的“先行者”

拂晓报 2016-09-02 00:00 大字

(上接第1版)

(三)立足实际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商贸服务集聚工程,在中央大道和神湖一路两侧布局商贸服务业,在神湖公园南侧地块形成商贸业(市场)集聚区,以服务于加工园居民的生活性服务业为主,同时兼顾服务于工业片区和农业生产的服务业,建成片区型与沿路型结合的商贸业集聚形态,形成加工园的商贸服务中心。实施产业服务集聚工程,在园区西南,神湖二路以南规划大型板材交易市场,集活立木交易、木业产品展示、木制品及成品家具交易、木材行业综合服务平台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形成块状产业与带状流通商贸服务业相结合的空间形态。实施基本公共服务配套工程,将汤沟及其两岸规划建设成为一条横穿园区的滨水型生态景观带,沿岸布局景观绿带、休闲场所、亲水平台等,乡村旅游业势头强劲。充分尊重社区居民的生活习惯,在小区内配套布局小学、幼儿园、卫生室及文化与商业设施等,不断满足园区发展和居民生活需求。

二、以新型城镇化的模式建设美丽乡村,着力推动镇区园区社区“三区”互动融合发展。薛楼工业园坚持高标准规划设计、选点布局充分尊重习惯、与美丽乡村建设和村庄整治相结合的原则,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推进镇区、园区和社区“三区互动”,融合发展,形成“耕地向家庭农场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的新型城镇化格局。

(一)以新型农村社区的模式规划建设乡村。主动顺应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和经济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变农村居委会为新型农村社区,为生活服务社区化奠定行政和区划基础。按照不同社区承载不同城镇化功能和要求,实现社区功能集聚效应。其中,清河社区依托原黄楼乡政府所在地的小屯村,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公共设施服务能力,承担了园区集中区的城镇化转移承载功能,规划建设首位方向是宜居宜商的城镇型小区,利民社区有丰富的水系资源,规划建设首位方向是以水文景观带动发展第三产业。便民社区是园区的北大门,北邻改道后的101省道,规划建设首位方向是商贸、物流。神湖社区的前身是最早的薛楼板材加工园,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起步较早,规划建设首位方向是产城融合示范小城镇建设,目前,已集聚人口1.1万人,占园区人口的30% ;在园区务工近2000名外省籍民工中,1/3以上已在园区购房定居,实现了人口向小区和社区的集中。

(二)以城镇化的路径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基础支撑,打造了四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组团发展的“小微城镇群”。坚持统筹城乡、现代农业“两区”建设和扶贫开发相结合原则,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和实施村庄布点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不在无规划的地方建房,不建无设计的房屋,从源头上着力改变村庄布局混乱的现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主导和先导作用,积极创新机制,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瓶颈得到有效破解。深入开展村容整治活动,硬化、美化村内道路、兴建文化休闲广场等,加大农村环卫设施建设,修路、改水、建公厕,健全村庄卫生长效保洁机制,探索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人居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面貌焕然一新。

(三)以具体工作项目化的方式整合各类发展要素。牢牢抓住含金量较高的美丽乡村建设、土地增减挂钩、国家危房改造、扶贫开发、公租房建设等政策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争取支持,一方面为园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持续的资金和项目支撑,另一方面降低园区城镇化建设成本,增加入住安居小区农民的补贴渠道,降低入住成本。尤其是在土地复垦项目上,通过村庄合并、整治后园区新增耕地247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有效支撑了城镇化、工业化对土地的需求,成为园区乃至县区城镇建设及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推进剂。

三、以为民便民利民为宗旨,着力推动新型社会治理现代化。薛楼工业园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现代化水平,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

(一)建立社区综治维稳机制。实行园区班子成员、村(社区)班子成员、驻村民警三级联保的工作机制,利用横幅、LED屏、文化长廊等形式宣传法律、弘扬传统文化,加大对矛盾和纠纷的排查与化解,妥善调解民事纠纷,着力化解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纠纷。

(二)实施便民服务建设。园区多方筹资500万元,建设四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均在600平方以上,为民、为企进行敞开式服务。2013年,重点建设了公园公墓、集社区多功能服务中心与卫生室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楼,配备休闲场地的农贸市场、商业综合楼、公共厕所及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项目全覆盖,极大方便了广大居民的生产生活,形成较为完善的生活配套。从2014年起,在原来基础上每年增加社区管理投资160万元,支持社区构建长效常态运行机制。从2015年起,全面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实现了居民体检全覆盖。对于老弱病残居民,实施医疗保健体检上门服务。

(三)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制定了社区“村规民约”,成立了社区乡贤工作站,以农民的“法”平农民的“事”。建设了一批宣传长廊、文化活动广场等,让居民的文化活动有了充裕的阵地。广泛开展了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大张旗鼓地评选“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示范典型,以身边的人说身边的事,以真实的人说真实的事。社区成立了由群众代表和部分德高望重的居民组成的红白理事会,建成近千平方的红白理事堂,主动热情地为群众操办喜事、丧事做好服务,坚持新事新办,废除陈规陋习,反对大操大办,解决了农村办理红白喜事无场地、卫生差、费用高、搞攀比等问题,得到老百姓的热烈拥护。

四、以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为抓手,着力推动党建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始终秉持抓好党建是抓好各项工作前提的根本理念,把党委设到社区,做到人员下沉、指挥前移、职能强化、统筹辖区经济社会发展。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派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担任社区党委书记,并从园区长期聘用规划、招商、金融等专业人才推荐到社区,参加社区两委换届选举,配齐配强两委班子,有力支撑了社区党的建设。搭建党建活动经常化平台,开辟专门的场地,研究推进党建工作,建立规范化、常态化的党员活动制度。每月28日为固定党员活动日,全体党员聚集学习并协商社区重大事项。坚持多渠道多形式筹集社区组织运转经费,园区每月补助社区6000元运转经费。2015年园区投入120万元,建设党建广场和法制宣传一条街。与社区签订党建工作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其中,清河社区党员自发捐资捐物11.4万元,建成党员活动广场;神湖社区结合自身特色,创作了社区之歌--《神湖之歌》,为社区群众喜爱和传唱。

(二)加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社区根据党建任务和社区实际,突出重点工作,完善多层次的党建发展格局。神湖社区以党建带动社区全面发展,便民社区以党建为引领重点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清河社区以党建推动城镇化发展,利民社区发挥党建在扶贫攻坚的积极作用,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入户走访活动,每名班子成员联系帮扶不少于10户贫困户,为精准脱贫提供帮助。通过建立党建工作QQ和微信交流群等方式,让党员随时随地参与党组织的学习教育和有关活动,把支部建在网上,把党员连在线上,积极探索“网络党建”新模式,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

(三)坚持非公党建全覆盖。始终把非公党建放在重要议事日程,将党建工作经费的20%用于非公企业党建。截至目前,非公企业基本成立党组织,其中规模企业多单独组建,中小企业多家联合成立联合支部。在企业内部培养优秀党务工作者,设立先进党员岗,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用党员的先进性带动工人的主动性、从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五、大胆改革试验探索,促进先行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抢政策机遇,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薛楼工业园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红利,是政策的执行者和受益者。园区党工委对政策的含金量有着高度的重视和充分的认识,充分抓住上级部门振兴经济规划的有利时机,在政策机遇中调整园区发展重点,做到发展需求与政策支撑相匹配,找到支点,加快引导主导产业发展,提升集聚化发展水平,撬动整个园区的发展。抢抓政策机遇,转化发展文章,为园区发展注入了持续发展的动力,奠定了园区发展的腾飞基础。

(二)壮大集体经济,夯实先行区的基础。园区积极把壮大集体经济积累同全面推进基层廉政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规范完善集体“三资”管理,进行资产的盘活与合理处置,既充分调动各社区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又保障群众的集体利益不受损失。特别是社区积极探索通过成立社企合一的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明确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在发展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拓宽村级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具有突破性意义。目前园区集体经济超过300万元。从2014年起,园区每年从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180万元,作为入股的分红,补偿给无偿供地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农民,有效探索了“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实现路径。

(三)强化招商引资,促进先行区的产业集聚升级。自园区成立以来,就把招商引资工作列为“五项”重点工作之首,切实以招商引资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积极探索招商思路,不断创新招商模式,采取成立招商小分队、派员驻点招商、以商招商等方法,宣传招商政策,捕捉招商信息,跟踪有意投资的客商。信守“政治上保证安全,经营上帮助赚钱,生活上尊重习惯,政策上充分放宽”的招商承诺,为投资客商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真心诚意和客商交朋友,亲商、安商、惠商,打造投资兴业的“强磁洼地”。自园区成立以来,累计引进各类项目80个,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30家,固定资产投资3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25家,实际到位资金17.4亿元,云集了一批台商、港商、浙商、粤商、沪商、苏商,以招商聚产业,以产业聚人气,以人气聚财气。

(四)推动创业创新,增强先行区发展壮大的内生动力。积极鼓励扶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完成创业创新园5期,主要从事家具板及家具加工,占地600亩,总投资1亿元,建设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已入住企业51家,其中规上企业10家。目前,全民创业万众创新形势喜人,带动外出务工人员2500人回乡创业就业。小型板材加工、粮食加工、建筑、畜牧家禽养殖等创业主体已达150家,解决就业3500多人。“干部创事业、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老板创大业、回乡创新业”的生动局面蔚然形成。尤其可喜的是,党员干部带头创业,创业面达到70%。2015年,涉农企业实现产值20亿元,税收3632万元,农民就地就业2200人,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200元。

新闻推荐

怒了!花钱买脑瘫男婴用于乞讨孩子重度营养不良 卖家和买家均被黄山警方刑拘

孩子重度营养不良 卖家和买家均被黄山警方刑拘

临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临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