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六一儿童节他们这样过

阜阳日报 2016-06-01 06:59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徐立成

在我们生活周围,却生活着这样一些“特殊”儿童:他们或因父母外出务工独自留守在家,或因身体缺陷听不到声音、看不到美丽的世界……但他们同样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快乐童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记者走访了颍州路第一小学、市特教学校,与留守儿童、残障儿童亲密接触,他们如何度过儿童节呢?

留守儿童学才艺

   王奕文今年10岁,家住临泉县滑集镇,现在是颍州路第一小学三年级学生。父母长年在外打工,王奕文寄宿学校。

“每天放学后,都有生活老师和我们一起吃饭、学习、参加社团活动、休息,我在学校里很开心。”寄宿后的王奕文,很适应集体生活,他还积极参加学校的“爱乐”社团鼓号队,课外生活丰富而精彩。

为了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5月30日,颍州路第一小学举办了“和谐文化、艺术校园”汇报演出暨第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

演出当天,王奕文穿上帅气的礼仪服装、拿上乐器,与同学们协作配合,愉悦完成演出任务。“虽然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但我不觉得孤单。”王奕文说,希望家人不要担心,自己在学校生活得很好。

在当天校园文化艺术节上,由该校留守儿童与同学们自编自演的节目依次上演,内容丰富而精彩——美术社团的同学们用手中画笔,画出心中的好朋友;手工社团的同学们利用生活中废弃的红包、手提袋等,设计制作出时尚的服装;园艺社团的同学们,端上了精心栽种的盆景……

颍州路第一小学有一半学生是留守儿童,其中200余名留守儿童学吃住在学校。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学习进步、生活愉快,学校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该校校长刘奇介绍,近年来,学校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丰富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成立了鼓号、合唱、插花、美术、手工制作等社团,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社团活动中找到自己的空间。社团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该校社团活动也多次在国家、省、市、区参演并获奖。

残障儿童有梦想

   这是一所特殊的学校,200余名学生都是聋、哑、智障儿童,这就是市特殊教育学校。5月30日下午,该校举行了一场以“超越障碍,绽放梦想”为主题的少儿艺术展演活动。

“我们用跳跃的手语歌唱幸福生活,我们用神秘的盲文谱写辉煌诗篇,我们用优美舞蹈赞美和谐校园,我们用花样的年华创造无悔人生,我们在这里跨越障碍,创造奇迹……”

展演活动中,来自市特教学校的残障儿童纷纷登上舞台表演,展现自己的风采。在综合才艺展示《少年强》节目中,李梦林同学负责担任诗朗诵。虽然他双眼看不见,上下台都要由老师搀扶走位,但李梦林声音宏亮、感情饱满,朗诵充满激情。来自学校聋部的祝威等同学现场进行书法、剪纸和绘画,当他们在一首诗的时间里完成了各类创作,进行现场展示时,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同时,同学们还表演了经典诵读《读唐诗》,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手语舞《相亲相爱一家人》,表达了师生间的友情与爱……走进学校展厅和不同的功能教室,由残障儿童制作的毛线画、书法、剪纸等作品精美绝仑,令人称奇。“相比较而言,他们学习起来要难不少,真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一位参观者感慨地说。

“在教学工作中,学校始终为学生的生存和发展着想,坚持以‘建学习型校园,培智慧型教师,创有效型课堂,育技能型学生\’为理念,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服务育人为宗旨,积极推动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该校负责人介绍说。

新闻推荐

月日舞蹈马背摇篮在临泉县小银河文化艺术活动中心上演

6月18日,舞蹈《马背摇篮》在临泉县小银河文化艺术活动中心上演。该舞蹈通过孩子们的演出,再现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期间,我军冒着敌人的炮火,出生入死保护少年儿童的动人情景。近2000名观众到场观看,大家...

临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临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