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乡村处处忙春耕

阜阳日报 2016-03-14 07:15 大字

[摘要]本报通讯员 李强

阳光和煦,春意正浓。3月10日上午,沐浴着明媚的阳光,笔者行走在临泉县吕寨镇乡间,田间小路上三轮车、电动车随处可见;田间地头,村民正忙着翻土起垄、覆膜施肥、育苗撒种,到处一派春耕备耕的忙碌景象。

科学田管保丰收

   “咋样化学除草才最好?”

“现在气温回升,选个大晴天,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这段时间,根据杂草种类,选对除草剂,及时实施化学除草;不过,要切记按照使用说明加药,药量少了起不到除草效果,药量大了麦苗会受到影响,导致苗黄、苗枯……”

在五岳村,镇农业技术员来到田间地头,耐心指导村民开展小麦田间管理。据了解,针对近期气温回升、小麦进入返青期的情况,吕寨镇积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村技术骨干,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并抽调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给农民讲解农业生产实用技术。

“过去,俺总以为种地多施肥、多播种、勤浇水就能多打粮食;现在明白了,种田必须讲科学,这里边的学问深着哩!”听了农业技术员的讲解,村民王振田高兴地说。

田间课堂助春耕

   “前几天刚下过雨,俺家小麦现在能不能直接撒化肥追肥?”村民李夫山刚问完,李中伟就提出了自己关心的问题:“追肥撒啥肥最好?”

3月10日上午,临泉县吕寨镇农技服务小分队到谷河村开展技术指导。技术人员刚到村头便被村民围拢起来。

“咱大伙都到麦地去,我们现场解答大家的问题。”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负责人孙起涛招呼村民说。

同行的农技人员李乐勇、马利芳等拿出农技宣传资料说,“这个发给大家,你们提的问题,这上面大多有答案,可以一边听现场讲解,一边对照着看看。”

“小麦追肥不能跟着感觉走。”孙起涛说,“应以促为主,分两次进行,一次在返青期5厘米、低温稳定于5℃时开始追肥浇水,亩施尿素5至7公斤和适量的磷酸二胺,以增加亩穗数;第二次在拔节中期施肥浇水,亩施尿素10公斤,以提高穗粒数。大家掌握好了,庄稼才能产量高。”

“田间设课堂面对面、实打实地‘传经送宝\’,咱农民才有底气种好地。”村民李夫亭深有感触地说。

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让农民朋友一听就懂。“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讲什么,面对面地讲解,让农技人员有的放矢,让农民学有所用。”吕寨镇分管农业的同志说。

蔬菜大棚话增收

在任庄村周庄自然村蔬菜温室大棚里,绿油油的菜苗长势喜人。

“大棚育苗是个技术活,从种子挑选、培植、营养土配方,到灌水施肥、干湿度调节、病虫害防治,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在村民谷明勋的温室大棚里,他正和家人及请来的工人忙着育苗。谷明勋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一个蔬菜温室大棚平均每年的利润在1.2万元以上,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如今,在家里种菜,既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还能发家致富,对俺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发家致富的好门路,春节过后,吕寨镇不少村民不再外出务工,而是流转土地,搭建塑料大棚,种植大棚蔬菜。一座座钢骨架蔬菜大棚环绕在乡村周围,成为农民增收的“聚宝棚”。

“外出打工挣钱也不容易。”村民李进前指着眼前的大棚说,“今年,俺流转25亩地种早春西瓜,现在大棚搭好了,过几天就移栽西瓜苗了,估计‘五一\’前西瓜就能上市。俺这25亩大棚西瓜一年可收获三茬,一亩大棚纯收入能达到4000多元,算起来比外出打工好!”。

近年来,吕寨镇采取“政府引导、科技带动、市场推动、合作社经营”的模式,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在周大村、陈小寨村、任庄村等村建立万亩冬暖、春暖大棚种植基地,主要种植黄瓜、茄子、西红柿、早春西瓜等无公害农产品,为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培育新的增长点。

合作社里农事忙

在高堰村小武林紫薯专业合作社示范园,有的社员在撒农家肥,有的开着农机开陇,有的插铺薄膜……一派忙碌景象。

“种早春紫薯要赶早。现在种植的是地膜紫薯,能赶在‘五一\’节前上市,赶在别人前面上市,才能卖上好价钱。”合作社负责人王金武介绍说。

“王金武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镇农技站也建立了科技服务体系,要为合作社及时提供科技服务。今年,他们这个合作社鼓励社员扩大种植规模,共种植早春紫薯1000多亩,社员只管跟着合作社发家致富就行了。”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孙起涛介绍说,“目前,吕寨镇有22家专业合作社,带领1500多名社员发展种植业、养殖业。”

新闻推荐

团购网站 带来西餐小店生意火

本报记者 朱艳明 实习生 杨巧丽

临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乡村处处忙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