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张洪利:打拼9年还清40万父债

新安晚报 2016-02-18 18:19 大字

坐在养猪场办公室里,张洪利对未来充满信心。

9年打拼还清了40万父债,投资百万开办养猪场,出资数十万为乡邻修路,跌宕起伏的人生塑造了他勤奋、平和的性格。在他眼里,发展经济是自己的事情,更是为了让全村人过上好日子。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不管经历多少磨难,他都用自己的勤奋面对生活的恩赐。他就是临泉县滑集镇杨小行政村村民张洪利。

诚信让他走出人生低谷

勤奋让他拥有辉煌事业

张洪利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上世纪90年代初,张洪利的父亲办起脱水蔬菜厂。刚开始,厂子效益还不错。但由于盲目扩建,经验不足,厂子开办三年多倒闭了。父亲也一下子垮了下来。“厂里欠的40多万我一定都还上。”在父亲病榻前,20多岁的张洪利掷地有声地说。

1995年,张洪利来到山西晋城,做起贩运蔬菜的买卖,背负着还债压力的他只顾着挣钱。张洪利回忆在山西贩菜的生活:“每天一个人卸一大车菜,睡得晚,起得早。有时时间紧张,一天只吃一顿饭。我最瘦时还不到一百斤。”

在山西一干就是9年。“菜市场里就数我的菜卖得快!”凭借能吃苦、肯钻研、讲诚信,张洪利生意逐渐红火起来。

2003年,张洪利回到家乡,把父亲当年欠下的40多万元债务一一还清。由于原来的债主们散落各地,有的甚至举家外迁,为了还债,张洪利四处讨要他们的联系方式和银行账号,坚持把钱还上。9年光阴,张洪利从稚嫩的青年磨砺成一个坚毅、刚强、诚实、守信的男子汉。他的诚信,在村民中赢得了良好口碑。

2010年,张洪利投资700多万办起了养猪场。刚成立时,为了学习养殖技术,张洪利参加由临泉县畜牧局举办的培训班,到饲料厂学习,向有经验的人请教。每到生猪崽时,张洪利总是彻夜不眠。一年下来,养猪的各个环节他都了然于胸。张洪利说:“人勤劳,猪干净,才能有好价钱。”

走进张洪利的养猪场,看到的是纵横两条水泥路,3排24间猪舍依次排开。虽然猪舍近在眼前,但空气里闻不到一丝异味。

目前,养殖场以繁育猪崽为主,母猪数量从建厂的150头增加到450头,猪崽和育肥猪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张洪利说,他的目标是存栏母猪600头,年产猪崽13000头。

为了营造一个有利于猪崽生长的良好环境,张洪利引进温度调节系统,利用水循环为猪舍增湿降温,让猪舍温度常年保持在合适的温区。为充分利用好猪粪便,张洪利建起了沼气池,利用沼气发电,供猪舍照明、取水、调温,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由于饲养精心,品种优良,他养的猪崽很受市场欢迎。

感恩让他不负乡亲真情

2012年,张洪利出资近40万,为村里修了长1500米的水泥路,并给村里主干道全部安装了路灯,还买来香樟等花木种在路边。今年,张洪利又种了16亩绿化树苗,准备绿化村里其他路段。

“村里人都说张洪利是个干实事的人,是个好人。”杨小行政村村委会主任董景卫说。而张洪利却认为,他这样做是在报答村民的恩情。当年,乡亲们没有因张洪利家脱水蔬菜厂倒闭而落井下石,邻村的债主们鲜有人上门要钱。村民的质朴,让张洪利颇为感动。“是乡亲们教会我如何做人,我得用行动回报他们。”说起当年的情形,张洪利仍然热泪盈眶。

2014年春,张洪利的养殖场遇到了困难。刚出生的猪崽出现群发性拉稀,一下子死亡300多头。加上市场行情低迷,资金链面临断裂。乡亲们得知张洪利遇到困难,把自家的玉米等送上门,让他先用着,等有钱了再给。张洪利大为感动。“大恩不言谢,乡亲们帮我渡过了难关,给了我重新振作的勇气和信心,我没有理由不做好。”

修路只是张洪利回报村民的一种方式。今年,张洪利流转了村里300亩地,种植甜叶菊和紫薯。张洪利说:“种植甜叶菊和紫薯需要不少劳动力,可以让村里5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到我这干活,给他们多增加一点收入。”张洪利还打算流转1000亩土地,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张洪利说,临泉的水土养育了他,这片土地还告诉他这样一个真理:勤奋是干好事业的基础,诚信是为人处世的根本。“我要用勤奋织就我的七彩人生。”

新闻推荐

置办“年货”快来瞅瞅

200多种临泉特产登陆合肥

临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