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五年大发展 教育大变样

阜阳日报 2016-01-25 07:23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杨

臃肿的教室变得“消瘦”了,课堂变得“高、大、上”了,校园变得美丽如画了……“十二五”以来,阜阳市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师资队伍,优化教育结构,深化教育改革,全市教育事业实现了长足发展,让全市人民拥有了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

加大投入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虽然入读还不到3年,但学生张俊看来,临泉县高塘中心学校已经完全变了样。经过硬化和绿化,校园更加干净、整洁、美丽;教室里安装了多媒体,课堂更加精彩有趣;新建了宿舍楼,结束了他和小伙伴们外宿的历史。

“十二五”以来,阜阳市先后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标准化学校建设、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阜城基础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全面改薄等项目,全面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不仅“有学上”,更能“上好学”。

办学条件改善的背后是阜阳市大手笔的教育投入。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十二五”期间,全市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共计313亿余元,比“十一五”增长115.96%。特别是阜阳市于2013年启动阜城基础教育三年提升计划,计划在三年内投入13亿余元,在阜城新建学校17所,改扩建学校26所,统一配置97所学校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如今,阜阳三中新校区、苗桥逸夫小学、抱龙中学等学校项目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进一步充实了阜城教育资源,破解了阜城学生上学难题,过去臃肿的教室正在逐步瘦身,在一些初始班级,“大班额”已然成为过去式。

提升内涵 教育质量迈上新台阶

   2015年10月,阜阳市成功举办首届乡村少年宫少儿才艺大赛,103个节目角逐决赛,让人印象深刻。此次比赛后不久,央视少儿频道《大手牵小手》栏目来阜录制,多个本地节目借此登上全国的舞台,向全国人民展示了阜阳市素质教育的部分成果。

“十二五”期间,阜阳市坚持教育内涵化发展,把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扎实开展有效教学,使阜阳市基础教育工作进入了由注重数量规模转向注重内涵发展,由普及转向提高的新阶段:“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有111846名普通高中毕业生达到本科分数线。其中,2015年一本达线人数7277人,北大、清华录取29人。太和二中赴新加坡参加世界中学生啦啦操比赛,获团体第一名。在“我的梦?中国梦”青少年书信文化活动中,阜阳市共有186人次获全国奖,376人次获省奖……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内涵化发展的基础。过去5年,阜阳市在补充上万名教师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教师培训和培养,至今,已培养出由29名市级名校长、193名市级名师、54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组成的市级优秀教育人才队伍,并相继组建20个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为教育质量提升夯实了基础。

创新发展 教育改革深入推进

日前,记者走进太和倪邱中心学校七(14)班的教室发现,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互助式的探索学习,成了课堂的主导,老师则退居一旁,只是在关键时刻给予必要的提点和指导……“这就是我们课改后的课堂,通过‘师退生进\’,课堂生动起来了,教学效果提升了。”倪邱中心学校负责人许德文介绍说。

倪邱中心学校的课堂变化,仅仅是阜阳市学校课堂改革的一个缩影,也折射出阜阳市教育综合改革的成效。

“十二五”以来,阜阳市大力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阜阳教育再上新台阶。办学体制方面,打破学校区域限制,推进区域教育一体化,探索强弱联合、协同发展的做法,阜阳实验中学和阜阳十七中学区域教育一体化联盟,阜纺小学与文峰小学、阜阳十五中学与民族中学的联盟办学等收到明显成效;人事制度管理方面,出台了《阜阳市教育局直属中小学人事编制管理改革实施办法》,在市直属中小学校中推广教师“无校籍管理”,同时,探索实施农村教师走教制度,盘活农村教师资源。此外,进一步完善教师评先评优、职称评审办法,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十三五\’期间,阜阳市将继续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市教育部门负责同志介绍,未来五年,阜阳市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努力实现教育思想先进、教育质量较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让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发展有更多的“获得感”。

新闻推荐

记者冯启俊通讯员许灿下午市委书记于勇来到

本报讯(记者 冯启俊 通讯员 许灿)2月2日下午,市委书记于勇来到临泉县宋集镇,与当地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宋集镇负责同志和部分村干部座谈交流,面对面倾听他们的心声,探寻思路,共谋发展。   “我原...

临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临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