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夏粮销售 收储大户期盼多

阜阳日报 2015-08-03 20:50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尚原野 通讯员 刘子奎/文 本报记者 郭海洋/摄

临泉县杨桥镇粮食收储大户杜长清(左)查看当地农民送来销售的小麦质量。

受今年午收期间阴雨天气影响,阜阳市部分地区小麦不完善粒比例较往年提高,小麦品质受损,夏粮销售面临特殊情况。近日,记者在临泉县杨桥镇采访发现,这里的种粮大户在午收期间就把收获的小麦销售一空;收储大户也在充实库容,尽力帮助普通农户降低经营风险。与此同时,当地党委政府正积极采取措施,化解群众卖粮难题。

种粮大户 今年夏粮不愁卖

陈金是杨桥镇的种粮大户,小麦种植面积超过1200亩,其中,小麦良种繁育田800亩,高产示范展示田400亩。由于他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实施田间管理,今年收获的100多万斤小麦全部符合质量标准,在午收期间就销售一空。

“从去年秋天到今年春天,我一共做了四轮‘一喷三防\’,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都较往年有明显提高。”陈金告诉记者,今年小麦不完善粒较往年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除了天气异常的客观原因外,主要是因为部分农户对“一喷三防”技术掌握不到位,造成小麦生长后期营养供应不足,出现病粒、瘪粒等不完善粒,影响上市销售。他的1200亩小麦由于管理规范,容重(出粉率)达标,不完善粒少,没有成熟的时候,就被中储粮阜阳直属库化验为合格标准。

在夏粮销售中,陈金良种繁育田收获的90多万斤小麦全部按照1.28元/斤的价格卖给了安徽荃银高科种业公司,高于国家三等麦收购价0.1元。高产示范展示田收获的30多万斤小麦则全部按照1.18元/斤的价格卖给了临泉县城一家面粉加工企业。“大户种粮效益好,主要还是依靠现代农业技术。”陈金说,只要严格按照科学种田的技术规范种地,就能保证在天气异常的年份增产增收。现在,他已经加入了“田田圈”农资网络销售平台,能够为周边农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植保服务,让更多的农户尝到科学种田的甜头。

粮食收储 经营风险大户扛

   在杨桥镇,源宇农副产品购销有限公司收购的600多吨小麦因暂时找不到销路,面临着亏损风险。午收已过去近两个月时间,当地不少家有存粮的农户前来卖粮,这家粮食收购企业都按照市场价收购,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农户的卖粮难题。

“午收期间,这些小麦都是按照一块一毛五一斤的价格收的;现在,市场价每斤只能卖到一块一,去掉杂质,一车小麦要亏三四千块。”今年42岁的杜长清是源宇农副产品购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今年午收期间共收购小麦2000多吨。他告诉记者,由于近段时间夏粮销售不太顺利,库存的600多吨小麦可能会给他带来十多万元的损失,加上现有的100多万元周转资金一直在长利息,亏损已经不可避免。即便如此,只要有农户前来卖粮,他都会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记者在这家粮食收购企业看到,沿102省道的5间仓库已经堆满了小麦,粮堆高度接近一楼房顶,后院仓库里也囤积了大量小麦。成群的麻雀在麦堆上时起时落,进出都不受约束。

“这些小麦基本上都是雨布覆盖、半露天存放的,一年让麻雀吃掉的粮食也有三四千斤。”杜长清说,如果生意好,这点损耗根本不算什么。今年生意要亏本,各项损耗不比往年少。他希望小麦市场能早一点升温,尽快回笼资金,把今年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政府出手 化解群众卖粮难

“他婶子,你今年真会算,小麦刚收下来就一块零七分一斤卖给了粮贩子,不仅价格高,而且还不折秤,划算得很。哪像俺,几千斤小麦至今还堆在院子里,不仅价格赶不上以前,而且折秤折得厉害,天天风刮日晒的让人操心。”

“唉,老嫂子,你也别后悔啦。你放一段时间舍不得卖,不是想着小麦能涨点价,多卖点钱吗。往年小麦都是越放越涨价,谁也没想到今年的小麦价格不仅没涨,而且掉价掉恁厉害。”

记者在杨桥镇采访时,听到了刘大村郭庄村民张世美和牛启凤的这段对话。

据了解,在当地农村,像张世美这样选择小麦收割后立即出售的农户占三分之二左右。少数村民惜售、没有及时卖粮的原因,主要是小麦收割时较为成熟,籽粒也不错,想在家存放一段时间,希望小麦能像往年一样涨点价,卖个好价钱。不料,却遇到了小麦价格下跌的市场行情。

好在,今年夏粮收购中遇到的新问题,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记者从粮食部门了解到,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省政府决定于7月28日至9月30日,实施省级小麦临时收储,执行区域包括阜阳等8个市的重点县(市、区)。按照收储方案,全省计划收购50万吨,其中,阜阳市计划收购10.5万吨。收购对象为不完善粒在10%至20%的小麦,价格为每市斤1.10元。

记者采访了解到,和全市各地一样,眼下,杨桥镇党委政府正积极采取措施化解卖粮难题,通过动员有临时收储任务的粮站设置收储点、鼓励农村粮食经纪人进村入户收购等形式,多渠道解决群众售粮难问题,努力维护种粮农民的切身利益。

新闻推荐

近年来临泉县杨桥镇生姜栽植大户采取科学栽植的方式每

近年来,临泉县杨桥镇生姜栽植大户采取科学栽植的方式,每亩地投资六七百元,给生姜盖上遮阳网,以降低温度促生长,使生姜亩产突破万斤大关,比以前传统种植产量提高一倍以上。   生姜是一种喜阴...

临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临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