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临泉县杨桥镇的种粮大户陈金已经二十多天没有下过地了

阜阳日报 2015-08-08 08:39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李方达 通讯员 郭具成 实习生 王爽

临泉县杨桥镇的种粮大户陈金,已经二十多天没有下过地了。尽管这段时间正是玉米除草、浇水、灭虫的好时期,可他却不用像其他农民一样,冒着高温在人一般高的玉米垄里忙活,同时又确保田里的庄稼生长。

“我坐在屋里就能知道现在的玉米长啥样,地里正在刮啥风、气温多高、土壤水分多少,连玉米叶儿里藏小虫子长啥样我都知道。”陈金的底气来源于办公室里的农业物联网平台。

“你看,田里分散装了好几个摄像头,这些就是传来的实时画面,都是高清的,还能近距离看呢。”说起才使用不到一个月的农业物联网,陈金忍不住向记者演示其“神奇”之处。随着鼠标的滑动,一片长势喜人的玉米映入电脑屏幕,在放大的画面中,甚至能看清玉米叶子上的纹理。

“在这还能查到关于墒情、气象的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和气象预报。”随着陈金的娴熟操作,电脑桌面上出现了几个不同颜色的表格,近期和未来几天田里的大气温度、土壤温度、气压、风速风向、土壤湿度、大气湿度一览无余。而这些高清画面、精准的数据,都来自安装在田间的农业物联网数字化远程监控点。

“这几块像太阳能采光板的设备,是用来采集气温、湿度等数据的,那个类似风向标的东西可以监测风速风向,那边还有一个灯,能敏感地监测到地里有什么虫子、虫子的密度有多大……”在位于杨桥镇刘大村的800余亩玉米田间,陈金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着每一个农业物联网装备——PH自动气象站、摄像头、虫报灯……尽管并不复杂,但这些通过信息化技术整合的装备,却为陈金的现代化田管带来了很多便利:仅五平方米左右的PH自动气象站,就能够覆盖近800亩玉米,监测而来的数据,足以让他提前安排相应田管措施。入伏后,连续多日高温,田里的墒情不断下降,但是陈金并未着急,因为他通过农业互联网平台得知,最近几天会有降雨。今年7月初,物联网监控点传输回来的防治玉米螟生物预警信息显示,玉米地里螟虫有增多的迹象。陈金立即根据这一信息及时在田间安装了杀虫灯,将虫害扼杀在一代成虫期。“玉米株苗还没有反应呢,虫报灯就监测到了。”陈金介绍,提前的应对措施,不但降低了防治费用,还保护了天敌生物,有效杜绝了二、三代螟虫繁殖危害,防治效果远远好于传统的药剂后期防治。

物联网的妙用还不仅限于此。陈金介绍,物联网监测数据信息在供自己使用的同时,还能上传到国家、省、市、县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技人员可据此开展技术指导。陈金的农业物联网系统投入使用这段时间,临泉县农委农技推广中心就已经多次打来电话,提醒他适时开展田管,并提供了针对性的田管建议。陈金告诉记者,他所承包的土地处于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内,早已具备完善的现代化农业管理基础设施,现在又有了农业物联网系统作支撑,庄稼高产稳产更有保证。

记者从临泉县农委了解到,目前,农业物联网及数字化远程监控正逐步覆盖该县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部分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以及国家、省部级蔬菜标准园,其应用将显著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田管水平,提高土地产出。

新闻推荐

巧打时间差 蔬果涨身价

本报记者 任秉文

临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临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