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高考过后的这段时间对于岁的李雅慧来说可谓悲喜交加喜

阜阳日报 2015-07-29 08:42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徐立成

高考过后的这段时间对于18岁的李雅慧来说,可谓悲喜交加——喜的是她以658分的优异成绩顺利被北京大学录取;忧的是家庭贫困,如何筹措大学学费、生活费成了难题。

李雅慧家住临泉县长官镇李寨村,父亲李超身体长年患病不能劳作,全家仅靠母亲一人务农维持生计。高中三年,李雅慧就读于临泉一中,在国家助学金和学校助学金的帮助下,她顺利完成学业。想着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李雅慧陷入了忧愁,然而,她的烦恼很快得到化解。7月21日一大早,临泉一中校长田九跃来李雅慧家走访,不仅为这个贫困的家庭送去食用油、大米等生活用品,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为奖励她在今年高考中的优异成绩,学校决定为她颁发3000元奖金,而且还有一家社会企业要为她提供1万元的助学金。如此一来,解了李雅慧一家的燃眉之急。

家庭贫困的李雅慧在各方资助下顺利圆大学梦,这样的事例在临泉一中并不少。据了解,临泉一中现有在校学生6000余人,其中80%是来自农村家庭的贫困学生。多年来,学校千方百计为贫困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并专门成立了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负责贫困学子的资助管理工作,目的是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退学。

“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得到经济资助。”据该校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孙明生介绍,一是国家助学金,主要资助对象是家庭贫困、积极进取的孩子,按学年发放;二是学校自己设定的助学金,资助对象有孤儿、特困生以及在各类竞赛、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三是社会资助,学校会将有资助意向的社会爱心企业和个人介绍给贫困学生,由双方协商资助。

17岁的陈苏蝶就是一位受到多重资助的学生。她家住陈集镇任老村,父母多年前因一次意外双双身亡,与弟弟成为了孤儿,现和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考入临泉一中后,她不仅申请了国家助学金、学校助学金,还在学校的帮助下,得到一位退休教师每年6000元的资助。如今,陈苏蝶每学期都会写信向这位好心人汇报学习成绩,她身处逆境顽强拼搏的可贵品质,得到了这位老教师的赞赏,并表示资助她到大学毕业……

近日,记者在临泉一中采访时看到,高考后的校园略显冷清,而孙明生的办公室却很热闹:各类大学新生的资助项目信息陆续到校,不时有学生前来了解情况、申请资助。“每年这个时候,各类资助项目比较多,我会及时把资助事项张贴在校园醒目位置,同时通知各班班主任,再由他们利用QQ群等通知学生,让符合条件的学生及时得到帮助。”孙明生说,以今年为例,目前已接到了临泉县团委2015年度大学生圆梦活动——新世纪教育基金资助贫困地区女大学生项目、2015年爱心圆梦大学中能化工奖学金项目等,这些来自社会各界的资助犹如一股爱的暖流,滋润着贫困学子们的心田。

新闻推荐

阜阳:春秋战国诸侯拉锯的战场

本报记者 冯启俊/文 通讯员 杨玉彬/摄

临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临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