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历经风霜传家风

阜阳日报 2015-05-07 20:54 大字

[摘要]记者探访临泉谭棚张老家祠堂

  本报记者 冯启俊 程榭 文/摄

追忆先贤,秉承祖训,传承家风,曾几何时,散落在各地的古祠堂承载了如此之多的文化内涵。然而,由于保管不善,大多数祠堂已经消失。

历经数百年,几经损毁,又几经修缮,依然屹立至今,不仅成为远近闻名的古建筑,更成为当地人传承家风、凝聚情感的纽带。这就是临泉县谭棚镇张老家祠堂,一个承载数百年家族历史的文化符号。近日,记者来到张老家祠堂,探寻它的百年故事。

藏在小村的古迹

静谧的小乡村,周围是绿油油的麦田,遮天蔽日的大树,这就是鼎鼎有名的张老家祠堂所在位置,4月28日,记者来到这里,不由想起“深山藏古寺”这句古诗。据了解,谭棚镇张老家祠堂始建于1488年,于1803年续建整修,总占地面积3047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87.17平方米,2013年入选了省级文化保护单位。

来到张老家祠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两侧分别竖立着的省、县两级文物保护石碑。走进祠堂内部,记者注意到,张老家祠堂呈前殿、腰殿、大殿各三间整齐排列,院内香炉古碑掩映、苍松翠柏挺列,祠堂周围四处散落的明清时期的残破碑文,似乎在述说着这里悠长的历史和深刻的内涵。

一个祠堂,就是一部家族史。从前殿进入张老家祠堂,能够深刻感受其中蕴藏的家族文化,前殿三间,中为大门,大门上方高悬“张氏祠堂匾额”六个大字,左右为两厢房,左厢房上面雕刻着“谋孙怡”,这个房间是家族用来教育子孙,右厢房上面刻着“武祖绳”,这个房间是家族用来惩罚犯错误子孙的地方。中殿为腰殿(又称二殿或拜殿),也为三间,中上方挂有“槐市风清”之匾。大殿为两层建筑,大殿门上方正中挂有“俎豆千秋”大匾,二层的正中也挂有“奉先思孝”四字匾额。大殿内后墙陈设三张长条木桌,每张木桌上供奉着先祖的牌位,长条桌下面放着方桌,以便祭拜时摆放贡品。整个祠堂建筑布局合理,三殿全为砖瓦结构,具有较强的明式建筑风格。

环视张老家祠堂的墙壁,不经意间,都能看到雕刻精美、寓意深刻的砖雕,细心查看,每个砖雕还述说了一个故事,如砖雕《状元过桥》,则教育家族的子孙要崇文好学,为家族光耀门楣。

记录数百年家族史

张老家祠堂从何而来?在张老家祠堂腰殿、大殿之间有一块一人之高的石碑,这块石碑由张氏后人于19世纪末所立,尽管历经百年,但上面的字迹依然依稀可见。谭棚张老家原籍山东,始迁祖妣张大公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5年)从山东枣林庄迁徙颍西七十里泉南润北之地(今张老家)。张大公定居张老家后,长子张兴生子张表,张表生子张守文,张守文生四子:长子张珙、次子张琦、三子张

新闻推荐

通讯员李奇伟近日临泉县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焦裕

本报讯 (通讯员 李奇伟)近日,临泉县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焦裕禄精神大家谈”电视访谈活动,推动“践行三严三实、做焦裕禄式好干部”活动在全县范围内深入扎实开展。   活动中,临泉县委组织...

临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历经风霜传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