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奔走在公益事业的路上
[摘要]本报记者 杨
虽只是个85后,但已参加公益活动近10年的时间,不辞辛苦,助学、敬老、爱幼;虽是个男子汉,却有颗“玻璃心”,数次在参加公益活动时,因弱势群体而潸然泪下……他就是爱心公益志愿者协会一名年轻的老志愿者——陈健。
记者见到陈健时,他略显疲惫。原来,就在刚过去的一个周末,他和阜阳的爱心人士组织了一场大型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从活动的前期策划、筹备,以及到现场组织等,他们为此劳神了数个周末。“好在活动比较成功,可以让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关注和关爱留守儿童的队伍中,累点也值了。”说到这,陈健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事实上,自2006年初入大学时,陈健就已经开始接触公益活动,至今,组织和参加的公益活动多不胜数,以关爱留守儿童、助学的活动居多。“因为,我小时候就是一个留守儿童。”陈健介绍,他的老家在临泉县,1987年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中兄妹三人。为了供他们兄妹几个上学,父母在他上初中时远赴浙江打工;彼时还是个孩子的陈健担起了照顾弟妹的重任。“很多孩子的童年是丰富的,多姿多彩的。可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童年总有一些不完整。所以,现在,我一直想要为这些留守儿童做点什么,弥补这些不完整。”
基于这些原因,陈健在厦门上大学期间,就积极参加了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策划并参加了走进孤儿院和社区以及保护母亲河植树活动等;毕业后,他曾到桂林工作过一段时间,期间,又与百度贴吧的热心网友联系,参加了一系列助学活动。
“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和网友们走进桂林山区开展助学时的情况。”陈健动情地介绍,那是2010年,他和热心网友来到位于桂林市全州县的一个乡村小学,简陋的校舍,破烂的桌椅,黑板因年久掉漆成了“白板”,一个老师包几个班的课……看到这些,陈健傻眼了。“当时简直不敢相信,这些小孩子真是太不容易了。”
自那之后,陈健便定期和这群因贴吧而相识的热心网友,走进大山,看望家庭贫困的孩子们,为他们送去温暖和鼓励。尽管,每去一次,都要来回奔波十多个小时,一个休闲轻松的周末就此作罢。
“虽然会很累,但当你看到因为你的付出,使得他们的生活有所改善,给他们带来了希望,你就会觉得快乐,就会觉得这一切都值得。”陈健说。
采访中,陈健提及近日结束的大型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活动当天,当看到残障儿童跳起骑马舞,听到老师们的“深情告白”时,他又哭了。“几年前,残障学校里很多孩子都不会讲话,这些年过去后,孩子们居然可以跳舞了,有的还可以讲话了,更有一些孩子还认识了很多字,值得欣慰。”
2013年,陈健从桂林回到老家阜阳,也一直没有停歇做公益的步伐,并受邀加入到阜阳爱心公益志愿者协会,利用业余时间,他和阜阳本地的爱心人士,投入更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到公益事业中。“现在阜阳公益队伍正在一步一步壮大。”而对陈健而言,保持这样一种热情、不改尽心尽力做好公益事业的初衷,将促使他一直奔走在公益的道路上。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程榭
临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临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