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用严格管控制服铊的魔鬼一面
[新闻背景]上月下旬,临泉县一家6口吃完早饭后,相继出现腿疼、肚子疼等症状,随后查出竟然是铊中毒。其中包括一名3岁小孩。(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08版)
蓝白色金属铊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大多数人对它的理解是剧毒且进入人体后难以诊断、难以治疗,似乎生来就是犯罪工具;我们只有借助了百度等的帮助,才知道它可用于半导体研究,还是光学玻璃的附加料、内燃机的抗震剂。
这么说来,“铊”似乎具有了黑白两面截然不同的属性,一面为害人类,一面造福人类;就如枪支一样,一面用于制服罪恶,一面也被用来制造罪恶。还有如互联网便捷了沟通,也成了诈骗的新通道;温言暖人,寒语伤人……细思极恐,身边每一个看似中性的物件或工具,都能成为罪恶的助手。
如此看来,我们似乎应该当心身边的一切物体,时时保持着高度的戒备,竖起一道道森严的防护墙。但这个世界显然没有那么令人恐惧。在生产者的眼里,铊只是一种原材料;只有在罪恶者的眼里,铊才是可以利用的毒物;同样,爱美者看到短裙想到性感,龌龊者看到短裙想到放荡……
原来事物的这些社会属性,都是人心决定的。所以在绝大多数人的手里,绳子用来捆束物体,裁纸刀用来裁纸,农药用来杀虫;只有到了罪恶者的手里,它们才有可能成为犯罪工具。偶然的案例让普通人知道了铊,也让罪恶者认识了铊的特殊功能;网络迅捷便利的效用串起了一个个好友圈,也让罪恶者发现有漏洞可钻。我们不能因为铊的剧毒而否认其特殊工业价值,也不能因互联网存在诈骗行为而否定其通联作用。
因此,对于铊来说,虽然与之相关的案件已多次见诸报端,但铊的工业与研究价值仍不得忽视,这也是其最主要的属性;铊无好坏,人心才有好坏,这才是我们应该警惕的。那么,更为严格的管控手段,更为有效的普法教育,一定可以将铊魔鬼的一面制服。 本报评论员周祥新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周健通讯员熊付宝 胡强) 6月27日12点左右,临泉县邢塘十字路口路北发生一起车祸,一辆轿车因车速过快与大客车相撞,轿车女主人为保护仅8个月的婴儿不幸身亡。消防官兵赶到车祸现场后发...
临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临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