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生活多磨难期盼有保障

阜阳日报 2014-07-15 10:01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尚原野

在临泉县港口路的一条小街巷里,记者见到了正忙着腌鸭蛋的常利华,两个月来,她养的鸭子下了一百多个鸭蛋,她一个也没舍得吃,全放进坛子里腌起来,等一个月后拿到农贸市场上去卖,换点钱补贴家用。这些年,常利华先后遭遇了儿子瘫痪、丈夫去世的双重打击,为了两个儿子,她苦苦支撑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一刻也不敢懈怠。

今年46岁的常利华是临泉县新华社区居民,没有固定职业,现在靠推三轮车为生。大儿子王泽祥在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读书,小儿子王泽云8岁时瘫痪在床,生活一直不能自理。丈夫去世前,常利华卖过水果,贩过蔬菜,做了14年小本生意;丈夫去世后,全家的生活就更加困难了。她的家在港口路西侧的一条小巷深处,三间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青砖瓦房,低矮潮湿,破旧不堪。

“1992年,丈夫被查出患有乙肝,2011年夏天,病情开始恶化,并出现肝硬化的症状。家里花了七万多块钱也没能挽救他的生命。”回忆起丈夫的去世,常利华悲伤地说。

就在丈夫去世的那一年,大儿子王泽祥考上了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苦难的家庭看到了一点希望。多年来,大儿子一直是母亲的骄傲,他生活非常节俭,除了学费,从来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他知道母亲供他读书很不容易,何况家里还有一个瘫痪在床的弟弟。大学三年,他的生活费全都是靠做兼职挣来的。

常利华告诉记者,小儿子王泽云出生时患有先天性脑积水,长到三个月大的时候,在蚌埠市肿瘤医院做过一次手术,后来一直大小便失禁。八岁那年,开始不能走路,瘫痪在床至今已有16年时间。

在西南角的一间小厢房里,记者见到了正在看电视的王泽云。这个24岁的小伙子没有上过一天学,他了解社会的唯一方式就是看电视。记者在交谈中发现,王泽云虽然瘫痪十多年时间,却一点也没有脱离社会,话语间充满着积极和乐观。常利华说,小儿子非常懂事,知道体贴人。可是,他以后的生活是常利华的一块心病。

记者了解到,这个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靠常利华早晚出门推三轮车维持,由于近年来市容部门加强了对非法营运三轮车的打击力度,常利华只有早上5点到8点和晚上8点到11点才能上路揽客。“好的时候一天能挣十多块钱,遇上刮风下雨,跑几个小时可能也拉不到一个人。”她说。

由于家里没有粮食,每天晚上回家,常利华都要到港口路附近的饭店捞一些剩菜剩饭回来喂鸭子。去年12月份,当地政府为她和小儿子办理了低保,每月能按时领到486元低保金,母子俩的生活有了一些保障。当然,艰辛多(难的母子,仍需要社会帮助,期待好心人帮忙,给常利华寻一份稳定工作,让他们的生活更安定。

新闻推荐

全市各地积极行动抗旱保苗

截至7月28日,在地作物受旱面积317万亩,已浇灌74.3万亩

临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临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