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技术改变命运
“让技术改变命运”,在梁常青的名片上,这行红字特别醒目。这句话,可以说是梁常青成长经历的概括。从学习摩托车修理技术,到返乡创办常青职业学校教技术,梁常青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同时也让十几万临泉人通过学技术改变了命运。 6月18日,记者随政协江淮行新闻采访团来到阜阳市临泉县常青职业学校,采访了阜阳政协委员、临泉县政协常委梁常青。
记者到达时,缝纫课、电脑课、设计课正在进行,教室宽敞明亮、老师学生专注投入,整个校区一派积极向上的景象。
如今的常青职业学校,是下辖短期技能培训学校和三年制学历教育的职业中专学校,也是上级有关部门确定的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基地、劳动力培训就业基地、“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培训基地和全市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基地。据梁常青介绍,自1996年创办以来,学校已培训劳动者17万人次。
在谈到办学成功的秘诀,梁常青介绍:良好的培训条件,是做好培训工作的基础。去年他们刚投入5000多万元扩建了新校区,又投入300多万元,购置车辆、电脑、投影仪、照相机、扩音机等培训设备,培训条件大为改善。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学校对新进教师实行公开招聘,现有专任教师68人,兼任教师12人,其中高中级职业资格教师28人,“双师型”教师36人。同时,聘请十多位市县农业技术专家,建立教师“人才库”,。
“我深知就业的不容易,所以,学校把就业工作当完成培训任务的重要环节来抓。 ”梁常青说,他们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100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就业合作关系,实行“订单式”培训,并加强就业跟踪服务,做好学员维权工作,大大提高了学员就业率和稳定率。多年来,学员一次性就业率达96%以上。
通过培训,学员们增强了就业创业能力。该县关庙镇农民陈连荣、姚威风,杨小街乡农民杨叶、宋世友等一大批农民参加新型农民和“雨露计划”扶贫项目培训后,创办养殖场、发展种植业,年收入一二十万元。退役士兵吴伟、柴付2012年参加计算机应用专业培训后,两人合资创办了临泉县万家科技公司,现在年收入二十多万元。亩岔镇农民李俊永在常青学习电子技术后,去深圳务工,从基层做起,现已是身家数千万元的企业家。
让技术改变命运。临泉县人口229万,是全国内地第一人口大县,正如该县县委副书记、代县长邓真晓所说,未来发展经济,有人就有优势,只要把人口大县变为人力资源大县,临泉的经济必定是一片欣欣欣向荣。为了这个目标,政协委员梁常青做出自己的努力,交上高分的答卷。
新闻推荐
本报讯 白内障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疾。为帮助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近日在临泉县委、县政府和县政协的努力下,临泉县“摆脱黑暗、重见光明”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工程正式启动,将免费对400名贫困白内障...
临泉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临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