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杂技艺术表演资料图赤裸的双脚在成排的锋利刀刃之
[摘要]本报记者 高楠 通讯员 张浩/文 本报记者 曹炯/摄
临泉杂技艺术表演。(资料图)
赤裸的双脚,在成排的锋利刀刃之上径直行走,即使身背几十斤的重负,表演者依然毫发无伤……这种场景,正是人们看到的临泉杂技的绝活——上刀山。
然而,却很少能有人关注,作为传承延续两千多年的民间艺术临泉杂技,现在也面临着传承后继乏人、中高端市场开拓困难的隐忧。当今时代,扛好杂技这面千年大旗,可能正像“上刀山”这项绝活一样,尽管能安然走过,却必须历经艰辛,创新变革。
家庭作坊模式难免“低端”尴尬
韦寨镇韦小庄,是“中国杂技之乡”——临泉的一个杂技专业村。作为一个只有35户人家、180多口人的自然村,韦小庄却拥有24个杂技队。仅凭杂技表演,全村每年就能实现220万元的经济收入。
尽管靠着杂技,韦小庄步入了让别人羡慕的小康生活,但在韦小庄村民眼里,杂技却不是一个体面的手艺。“说是杂技团,其实也就是草台班子。”谈起韦小庄杂技的光鲜,村干部韦洪伟不禁说出了背后的艰辛。韦洪伟说,尽管杂技表演确实给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但这种钱却赚得很艰辛——吃喝拉撒睡几乎都在改装的流动汽车上,去演出的地方也是以落后的农村地区为主……
“收钱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在舞台前放一个盒子或者盆,一场下来,人累得不行,可有时候一场演出却只能收入一两百元。”韦洪伟说,因为经常要穿梭在内蒙古等偏远地区,村里的杂技团甚至还会碰到一些危险。
尽管名扬四方,但避免不了“低端”的尴尬。这在整个临泉的杂技圈,并非个例。
“家庭小作坊模式普遍,市场层次也需要提高。”临泉县文广新局副局长李珍华介绍,临泉县目前共有杂技团队900多个,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杂技从业人员遍布全县32个乡镇,全县杂技产业年创收入超过3亿元,但这种产业的繁荣依然难掩杂技市场低端的尴尬。
一方面,临泉杂技虽然技巧精湛,但节目内容和表演仍然略显原始,而导致节目出现“难走高端、卖不上价”的困境;另一方面,临泉杂技的从业者,多数文化水平不高,再加上杂技团队由于“小本经营“,很难承受起精心的包装、设计和编排费用,因此,演员们在杂技创作、表演时,经常会出现“一头沉”的现象——节目技巧虽难,但缺乏新颖时尚的舞台效果,缺少艺术感染力。
杂技高手仍为收徒发愁
韦小庄杂技高手林立,“韦家杂技团”的“班主”韦学武更是其中好手。按理说,找韦学武学习杂技的人应该不少,然而,事实上,韦学武不仅收徒“有点难”,甚至连他的儿子,也对学习、表演杂技丝毫没有兴趣。
同样的尴尬,也发生在杂技表演大师侯德山的身边。
作为临泉县,乃至全国都小有名气的迎仙马戏团的创始人,侯德山因为“吐火”表演精湛无比,被誉为“火神”。1986年以来,侯德山几乎屡次在全市、全省杂技比赛中摘得桂冠。因为炉火纯青的杂技表演,侯德山还被邀请参加了《红姑寨恩仇记》、《大相国寺》等多部电影、电视的特级表演录制。2009年,侯德山在临泉县文化局办了一所免费杂技培训学校,最初,生源还算充足。但近四年的时间过去了,这所杂技学校的生源不仅没有增长,反而一再“缩水”——由最开始的六七十人,变为现在的10多人。
“愿意学杂技的人越来越少。”临泉县文广新局艺术股长马泉萍介绍说,除了担心在杂技训练、表演时吃苦外,很多家长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学习杂技,更重要的原因是害怕孩子毁了更好的前途。
“杂技学校没有资质,也没有足够的师资去开设文化课。”马泉萍解释说,这就导致很多孩子在学习杂技的同时,也意味着对文化学习的放弃,而杂技表演又是一门“青春饭”,因此,即使现在杂技表演收入颇丰,很多家长依然担心孩子成人后在不能表演杂技的时候,会没有出路。
产业扶持愿杂技艺术绽放魅力
日前,由浙江大横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安徽阜阳欧苏影视制作有限责任公司、临泉县弘扬杂技有限公司合作拍摄的杂技题材电影《艺魂》正式签约。
“这部投资300万元的电影,既能突出原生态、高水准的临泉杂技技艺,弘扬我们临泉杂技人的精神,对我们的杂技文化产业资源,也是一种新形式的开发。”临泉县文化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
事实上,通过产业开发、扶持和引导,破解杂技产业发展瓶颈,《艺魂》还只能算作是其中一幕。
针对临泉杂技家庭小作坊式团队普遍的问题,临泉县成立了宏扬杂技有限公司,通过产业运作的方式,将全县杂技表演、创作团队等杂技产业资源,进一步整合;为了解决杂技从业人员“后继乏人”的困境,该县通过提供场地等扶持办法,建立了临泉杂技学校等杂技人才培养基地……“从2009年开始,我们每年都会从财政上拿出一部分资金,对成绩突出、贡献加大的杂技团队和个人进行奖励,鼓励他们进一步创新。”临泉县文化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县还会采取抓市场、抓比赛、抓培训等举措,通过政府的大力引导、扶持,使临泉杂技这颗古老的艺术明珠,更加闪耀四方。文化视点
新闻推荐
本报讯 (通讯员 郭国彬 杨敏)农历三月初六至初十,是临泉县单桥镇传统古会。该镇开展了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主题的民间文化展演,10个中心村乡村文化队伍参加了广场舞蹈、快板书...
临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泉县这个家。